馬總統今(23)日上午10時的記者會,處理了他對服貿協議本身,他對引發學生行動的立院程序問題,以及他對此次立院佔領行動的立場和看法,但顯然他還是不願意去瞭解學生以及民衆憂心之所在。

此次服質協議所引發的國家危機,馬總統本身是發動者、是主事者、是問題發生的根源,因此即使他今天的談話並無新意,但這是第一次他完整敘述簽訂服貿協議的理由,以及反駁外界對服貿協議的批評,因此也值得認真加以檢視。

整體來說,他的中心論述就是:台灣經濟必須對外開放,為了台灣經濟的未來,必須和中國簽這個服貿協定,必須和其他國家簽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他特別擧韓國為例,說台灣簽不成服貿協定,最高興的是韓國。韓國在朝野共識下,已經和40幾個國家簽了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到目前為止,只簽了7個。不趕緊簽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將失去國際競爭力,難道要等著被淘汰?不趕緊通過服貿協定,不僅會傷害台灣的國際信用、傷害兩岸關係,也會傷害台灣經濟的自由化。

馬總統故意漏掉的是:為什麼韓國可以簽這麼多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只簽了7個?主要的原因是如同兩岸服貿,是在野黨在阻擋嗎?當然不是!最主要的阻擋力量是來自北京政府。它沒有把台灣的經濟牢牢網住之前,不許可其他國家和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悲哀的是台灣主要貿易國家似乎也自甘屈服於中國市場的壓力,而台灣的執政當局也樂於自投羅網。

中國急切要和台灣簽ECFA、簽服貿協定,難道主要是著眼於從台灣可以取得的經濟利益?馬政府在談及服貿協議時,都刻意不去提兩岸之間的國安問題,連國安局的國安審查報告也都祕而不宣,彷彿這裹關係到的只是一個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的國家,這是最啓人疑竇的地方。

當馬總統還在擧美國服務業進入台灣,對台灣造成好的影響,以此為兩岸服貿協定辯護時,更顯示出馬總統要不是真不懂,那就是在裝不懂人民憂心之所在。

即使純從經濟的角度來思考,馬總統含糊籠統說各界都認為服貿協定利大於弊,是毫無根據、強加於人的說法。任何國家之間類似的協議,一定有人得到好處,有人受到損害。站在不同人的立埸,對好處和損害會有不同的衡量。只有習慣站在喜歡資本移動以獲取最大商業利益的財團立場的人,才會毫無質疑地認為兩岸的投資、商品和服務自由化,對台灣一定是利大於弊。更何況那麼多經濟學者、法律學者以及相關業者所提出來的憂慮,難道都不是事實,都是在造謡?

當馬總統質疑反服貿難道是要讓台灣等著被淘汰的時候,反服貿的人其實是在質疑馬總統,這麼急著簽服貿,難道是等着被統一。馬總統沒有能力體會民眾的憂心,就不會有能力解決目前國家的僵局。

對於國民黨黨團撕毀朝野協商,未經實質審查,就要把協議送進院會備查,進而引發學生進占立法院的行動,馬總統事實上是譴責學生破壞法治,而對張慶忠委員荒謬的行為未置一詞。馬總統的這種說法不會讓人意外,因為張慶忠的行為根本就是秉馬意而來。不過他提到服貿審議還有討論空間,未來立院實質審查的講法時,似乎預留了協議退回委員會審查的可能性。

總統談話中,最讓人五味雜陳的,是他記者會一開始就對學生的訓示。他說,台灣20多年來,歷經國會全面改選,5次總統直選、7次修憲,成為華人社會民主的典範,民主成果得來不易,而法治是民主的基礎,我們要以這種方式犧牲法治嗎?本來這是大哉問,碰到國家這麼大的變局,大家都應該深刻思索這個問題。只是在這些被提到的台灣的重要民主轉折,當年的馬總統都是站在反對和保守的一方,而當年的既有法治也是扮演壓廹和阻礙進步的角色。現在台灣又面臨時代的轉捩點,馬總統,當你囘顧台灣的這些民主成就,這回,你要站在什麼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