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動持續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學生的動機與馬英九的立場是報導的重點。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議會中的大學生〉為題,敘述了學生的佔領行動以及3個訴求、民進黨對學生的支持與對馬政府的質疑,以及馬英九想做的事和面臨的問題。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指出,馬英九可能想著他要留下的歷史遺產,試圖用他剩餘的掌權時光來造成對中關係的突破。上個月,中國與台灣的部長們(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台辦主席張志軍,與中華民國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舉行了1949年以來第1次的正式會議。下1步可能就是馬英九與習近平的高峰會。在今年秋天APEC北京高峰會見面的機會正在消失,但ECFA若能順利進行,在別的地方會晤就會比較容易。

這篇報導分析,馬英九在短期間有個棘手的本地問題。大學生說,如果他們的訴求沒有得到回應,就不會在5天的期限後離去,並且可能佔領其他的目標,例如總統府。要1個政府容忍國會被示威群眾佔領這麼久,已經是高度不尋常了;動用武力去對付和平的大學生,卻將招來猛烈的輿論。馬政府沒有太多容易的選擇。

《政策之聲》(PolicyMic)網站記者兼編輯華德(Marguerite Ward)則於台灣時間今日凌晨撰文分析〈為何上千位學生闖入台灣的國會〉。她開宗明義指出,在普亭將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之際,台灣的許多公民正擔心著中國與台灣之間的1項協議意味著他們獨立自主的日子宣告終結。上千位大學生本周稍早闖入這個國家的國會大樓,抗議這項協議。

華德指出,台灣的公民對這項協議感到憤怒,他們擔心台灣會很快地喪失政治與經濟上的自主性。儘管台灣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仍視其為自己的領土。這個巨大的世界強權曾經威脅,如果台灣採取太多動作試圖分離出去,就要動用軍事力量來對付她。

華德認為,這次的示威運動看起來不太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成功。在攸關台灣前途的歷史關鍵時刻,全世界都將持續密切關注,台灣當局面對學生的訴求是採取談判、回應,還是予以打壓。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今天早上的報導,則直接下標:〈害怕失去民主與工作-學生因國民黨在審查貿易協定上的反覆而被激怒,他們擔心會傷害經濟〉。

這則報導說,台灣佔領立法院的大學生擔心這個島國的民主危急,並且與中國的協定會導致工作變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