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過壁蝨嗎?牠是寄生型生物,很多人以為壁蝨的宿主是貓狗。壁蝨在幼虫、成蛹、成虫三個階段,為了獲得足夠的血源供牠發育、長大,總共會寄生在三種不同宿主。吸飽了換下一個,是壁蝨一生寫照。

為什麼提壁蝨?牠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何相關? 我基本上認為兩岸能夠自由貿易很重要,台灣能跟全世界自由做生意更重要。今日要不是政府只憑著「趕快簽服貿,就越快與國際自由貿易接軌」似是而非的理由,政院匆促簽約、立院粗暴闖關,我不會這麼留意服貿對我的影響。

我受過嚴謹的新聞工作訓練,有過十一年民意機關政治工作經驗,因為想創業、想解決沉重的經濟負擔,用我的熱情與專業從事保險工作。這幾年來,我明顯感受到在銀行端、壽險業務端一種分裂的社會變遷。三十歲以下的消費族群能到銀行存款、結匯美金、人民幣定存,比例減少,說好的定期定額基金,常常戶頭扣不到錢。

購買保險理財商品,從月存一萬降到五千,再勉強降到三千,很多年輕人還是面有難色。倒也不是說三十歲以上就有能力,而是處於腦袋與口袋焦慮期。他們可能正開始有家庭、子女,一切負擔變得沉重而吃不消。真正有財富的族群是落在戰後嬰兒潮世代,銀行收的大額存單,保險業務員成交的高額保單,多半是六十歲以上。

因為客戶層的經濟結構分裂,資深的、老練的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能夠接近高資產族群;資淺的、年輕的從業人員只能從月繳三千、五千的族群去翻找客戶。

正因為如此,金融保險行業與社會變遷連動,工作報酬的M型化愈趨嚴重。那到底跟服貿有什麼關連?

服貿協議開放大陸金融保險業可以到台灣獨資、合資成立據點提供服務,將來會再進一步開放大陸金融保險服務業提供「跨境服務」(國人在國內直接享有對岸的服 務)、「自然人呈現」(大陸理專、保險業務員來台服務)。台灣的金融保險業可以在福建設立據點,同樣在未來獲開放對大陸提供「跨境服務」、「自然人呈現」。

將來,台灣金融保險業可以跨足大陸市場,獲得資本擴張、資產累積、股東獲利的大好機會。對大陸業者而言,台灣金融保險市場規模小,但他們的商品具有利率差的優勢、人力成本差的競爭力,台灣金融保險業從業人員將面對的是跟隨公司前往大陸謀生和在地與大陸從業人員肉搏的兩難選擇。

當然,金融保險業的服務人員在地化一直是此產業的特性,在「自然人呈現」上可以穩住一定陣腳,但資訊流的持續進步與開放將使得「跨境服務」帶來優於台灣利率水準的金融保險商品。更大的難題卻是我們一落千丈的國民財富。

台灣曾有過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儲蓄率,因為有它,才有經濟發展的資本,創造世人稱羨的經濟奇蹟。然而十多年來企業儲蓄淨額年年大幅成長,從民國99年開始每年超過一兆。而民國90年時家庭儲蓄淨額1.3兆元,到99年時還 不到這個數字,被企業儲蓄淨額1.3兆給超越。此現象告訴我們家庭儲蓄已今非昔比。

有份家庭收支調查,十年前平均每戶儲蓄尚有22~24萬元,近年已降至17~19萬元,家庭儲蓄率亦由十年前25%~31%降至近年19%~21%。更叫人驚訝的是前20%高所得家庭仍有35%的高儲蓄率,其餘80%的家庭儲蓄皆不如二十年前,後20%最窮的家庭甚至變成負儲蓄。

國內產業佔最大比重的服務業,薪資所得倒退極為嚴重,當物價、房價持續高漲下,家庭儲蓄自然下滑。很多研究人員不斷警告服貿協議會再次重擊服務業薪資水準。常說「生吃就不夠了,擱有通曝干?」別說買不起房子,恐怕連保險都買不起,月存3千都將是普遍性的難題。

台大經濟學教授鄭秀玲分析,自從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服務人才外流中國,香港增加的工 作是低薪、低技術、低穩定性、高替代性、高流動性的低階低薪工作。

如果台灣人不斷變窮,沒辦法存款、理財、買保險,還需要五十萬名金融保險從業人員嗎?當大陸可以直接銷售具利率優勢的金融保險商品,你拿什麼推薦給高資產客戶?皮都不在了,那裡能長出毛來?

末了,來解謎一下。服貿協議跟壁蝨其實沒兩樣,今天吸飽了一千個產業項目的血源,就再去吸下一個一千,然後牠再繁殖,更多壁蝨,直到宿主死亡才罷休。在政 府沒有提供給國人抗壁蝨藥前,服貿能讓它輕易過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