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白先勇今(17)天發表新書「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公開他父親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關鍵16天之作為。白先勇在書中敘文表示,這16天宣慰工作本具有重大止痛療傷效果,算是國民黨政府官員所做一項具有正面意義的措施,按理政府應當宣揚,卻在官方以及民間史料文件上,模糊帶過,究其主要原因,來自於蔣介石對白崇禧猜疑甚深所致。

白崇禧於1947年3月17日飛抵台北,4月2日返回南京覆命,總共16天的時間。白先勇並特地選在他父親抵台同一時間、在中山堂同一地點舉辦新書發表會,這本書主要是由白先勇和廖彥博合著,白先勇自己也親自進行多項訪談。現場並邀見證人一同來談這段歷史。

見證人之一的蕭景文表示,1947年時任國防部長的白崇禧奉命來台宣慰台灣民眾,當時發布「禁止濫殺,公開審判」廣播,這一道命令讓他多活了66年。

白先勇在書中敘文中表示,雖然這16天的宣慰工作,具有穩定民心、恢復秩序,有止痛療傷的正面巨大效果,但他發現,近年來,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以及史料蒐輯,令人訝異的是,這些重大措施及其影響效果,「官方文獻,或者按下不表,或者一筆帶過。」、「幾乎都看不出父親在二二八事件善後停損工作所扮演的角色。」

白先勇說,即使是民間學者專家的論述,也甚少論到這一節,更無一書全面探討,只有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陳三井、黃嘉謨兩位教授,各自撰寫過一篇論文,記錄白崇禧來台始末。

白先勇認為,他父親這段歷史之所以被忽略,「細究其因,並非偶然。」他從閱讀蔣介石在台灣時期日記發現,蔣對白的確猜疑甚深,處處防範。猜疑原因之一是由於1948年副總統選舉時,白崇禧支持李宗仁,與蔣中正產生嫌隙,徐蚌會戰之後,兩人衝突更為尖銳;此外,蔣中正隨之下野之後,白崇禧發表兩篇電文,建議美國出面調停,主張蔣需下野,才能和談;這兩封電文,更是觸怒蔣介石。因此蔣介石對白崇禧一直不諒解。

白先勇說,「二二八」整個事件中,「父親來台宣慰,停損善後,算是國民黨政府官員所做的一項具有正面意義的措施,按理政府應當宣揚,以彰史實,平衡民怨」但因為當局對白崇禧在台灣民間的聲望,「耿耿於懷」,因此有關他善後的德政,也最好不提。而台灣歷屆政府,基本上也繼承這個態度,所以官方文獻上,這關鍵的16天宣慰工作,多半語焉不詳,模糊帶過。

此外,民間學者專家的著作,對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中的角色,多持批判態度,白先勇認為,「父親既是蔣中正特派到台灣宣慰的大員,當然也是國民黨的一員,要給父親的宣慰工作一個公平全面的評價,則須有古史官齊太史、晉董狐的勇氣與良知了。」

白先勇表示,對待「二二八」如此嚴重的歷史事件,只有還原全部真相,人民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理解,才可能最後達到諒解。他認為,台灣這座島嶼上的人民,不管其不同背景,只能有一個共同命運,那就是與台灣共存亡。文中他說,如果這個島上兩千三百萬人,還因為六十七年前發生的一項不幸歷史悲劇,彼此繼續猜疑仇視,那麼台灣的命運前途,將是坎坷的,「寬容諒解,是唯一的選擇。」

白先勇在書中收錄約數百張白崇禧珍貴影像、報導剪影,透過白先勇撰寫的圖說和小故事,紀實公開關鍵的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