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上週五暴跌,創八個月新低,累計本波一月中旬到上週,跌幅已超過1.5%,讓不少過年前才進場承做人民幣高利定存的民眾,已住進套房,理專接電話接到手軟,問題大多圍繞著「我的人民幣該怎麼辦?」

其實,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波動,如政治情勢緊張的烏克蘭,貨幣近一個月就大跌18%,人民幣跌個1.5%,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但問題就在於,台灣人太愛人民幣,目前存款餘額高達2145億人民幣,折合台幣1兆多,約佔總存款的3.5%,加上其他熱賣的人民幣商品,如保單、基金、雙元貨幣等,人民幣短線的漲跌,牽動很多民眾的神經。

何以此波跌幅來的又快又急?一般認為,跟中國人行態度有關,人行正醞釀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好清掃市場投機客。至於人民幣會不會再跌,現在是進場好時機嗎?我認為,短線可以再觀察,長線則可樂觀思考。

原因是,在預期心理下,人民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恐會發生贖回潮,造成續貶的壓力,再者,美國FED已宣布,可能在今年秋天讓QE完成退場,若果真如此,美元將看升,全球熱錢將陸續湧回美國,部分資金也會從中國抽離出來。更重要的是,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穩步升值超過三成,短線陷入整理,也是合理現象。

不過,就長線而言,清掃投機客告一段落之後,仍應回歸基本面。中國政府急欲將中國經濟體轉型,力拼從世界工廠變消費大國,那麼,人民幣就不能太弱勢,更別忘了還有個強勢的美國在背後給予壓力,每一年,總會舊事重提「人民幣嚴重低估」的論調,在政治角力下,人民幣長期趨勢依舊看升。

只是回歸到操作面,多數民眾搶進的是三個月、半年的高利定存方案,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定存利率3.5%,加上匯率升值2%,一年可以穩賺5%以上,但如今出現了政策干預,短線上能否賺到匯率,沒人敢保證;倒是利率部分,台灣銀行業競爭激烈,各家銀行方案不同,利率也可有談判空間,多比較、多打探,較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

這回人民幣短線重挫,倒是給投資人來個當頭棒喝,意識到原來人民幣也會跌,並非如銷售員所說「一路攀升」,也回憶起2009年、2010年和2012年人民幣對台幣也曾貶值過;增加了風險意識之後,相信對於操作人民幣和其他外幣,民眾也較能從各個層面多加思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