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過後,隨即是新年來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稍早發表新聞稿,呼籲大家在享用大餐、收受禮物時,應避免任意丟棄食物和電子產品。環境署指出,「食耗」(Food Waste) ─食物浪費、「E耗」(E-Waste)─電子類製品浪費是目前面臨的兩個最緊迫的環境問題,節約惜福不僅友善環境,而且有助於節省家庭開支。此外,應理解食品到期日的真正意涵,是指在該日期前擁有最佳品質,因此聖誕節過後還是有很多食品在食用上安全無虞。

根據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在新年前夕發表的新聞稿表示,食物浪費與電子類製品浪費是仍未得到重視的兩大環保議題。過去幾十年,各國在紙張、玻璃器皿與罐頭的回收再利用上取得了顯著進步,然後這2個領域卻仍遠遠拋在身後。

環境署預測,電子類垃圾將在2017年前增加約30%、每年達到6540萬噸,其中包括冰箱、電視機、手機、電腦、顯示器與其它電子產品,所有這些垃圾能夠填滿一排40噸裝載量的卡車,而卡車全部擺開來的長度將相當於赤道長度(40076公里)的4/3,也就是30057公里長。

  

環境署指出,直接接觸電子類垃圾,如鉛、鎘、鉻、溴化阻燃劑或多氯聯苯的材料(PCB),以及吸入有毒氣體和積累在土壤、水和食物的化學物質將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

  

同時,環境署與糧農組織(FAO)等夥伴機構於今年發起的「思前、食後、力行節約—減少你的耗糧足跡」(Think.Eat.Save—Reduce Your Foodprint)行動揭示,每年全球糧食總產量的1/3、相當於13億噸被人們白白浪費;約3億噸的食物被生產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丟棄,這些食物足夠養活世界上多達8億7000萬飽受饑餓的人。不僅如此,被丟棄的食物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能源、水、肥料和土地,如今大部分最終在垃圾場裡繼續分解和釋放有害的溫室氣體甲烷。

  

環境署就此呼籲民眾在節日期間和之後扮演環保使者的角色,通過一些簡單有效的措施來享受一個永續的「綠色節日」。環境署建議人們通過理智購物、理解到期日真正意義、消滅冰箱剩餘食物、在餐館點小份食物等方式來減少耗糧足跡和食品帳單。

所謂「到期日」,並不是「販售日期」(Sell-by date),也不是「使用日期」(use-by date)。到期日的真正意義是在該日期前擁有最佳品質(Best-before date),這是產品製造商通常用於標註食品新鮮度高峰期的日期。大部分的食物依然可以在食品新鮮度到期日之後安全食用,因此你家冰箱內的食物庫存可能在過了聖誕節後依然相當美味安全。

另外,環境署建議人們在購買新款電子產品之前,應考慮是否需要取代仍處於工作狀態的過時電子產品?大家應盡可能的修復或升級,而不是當垃圾一樣扔掉;同時,可以向慈善機構和學校捐贈舊的電子產品,或者通過專門的電子垃圾回收網站來妥善處理破舊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