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王蔡3買家購買壹傳媒案破局。這個交易案還會以何種方式重來,不得而知。但最受關注的還是那位原本一舉要將媒體版圖從旺中跨向蘋果日報的蔡衍明的動向。如果,他併購中嘉網路的企圖再度受挫,蔡老闆短期內大概僅能繼續困守2008年底他從余家買下的媒體城堡了。

說蔡衍明是個風暴並不為過。他與同為2008年上台的馬政府對於台灣的前途想像,頗為類似,都是「寄希望於中國大陸」。只不過,他的手法更為粗糙,激發了更廣泛的反抗力量。2009年中視、中天負責人變更案,他一度想提告十多位學者、民間團體、甚至3位NCC委員,讓百多位傳播學者連署開記者會反抗。這也是解嚴後,台灣第一次傳播學界的大串連。

在這個同時,台灣新生的社會運動也從樂生、野草莓、農村陣線等模式開始串連,並從大埔事件、中科三、四期、文林苑、甚至行政訴訟等不同的衝突場域,衝撞不同的政府體制,檢驗其社會價值的實踐可能性。

到了2010年底,中時資深記者黃哲斌離職所引起的置入性行銷風暴,讓原本只是互相關注對方的媒改、社運有了共同的合作目標。不過,這次結合隨後因為執政黨迅速完成預算法修法,讓整個結盟運動難以全面展開。

關鍵也是蔡衍明。2011年,他與國泰蔡鎮宇、東森王令麟併購中嘉有線寬頻事情,帶起第三波傳播學者的大串連。本來併購中嘉案裡,如果沒有大意外,是很有可能如先前的大富案一樣,在NCC開出比較嚴苛的附加條件就過關了。但當年10月國民黨立委謝國樑控告新頭殼記者報導旺中案一事,讓這個被主流媒體忽視的議題迅速浮上檯面,加快了反併購力量的集結。

但反媒體壟斷力量之所以會從媒改圈壯大成公民運動,最重要的還是蔡衍明又添加了新的柴火。2012大選過後,他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直指六四天安門屠殺沒死那麼多人的發言;甚至隨後要統一中時內部言論,對內進行一系列人事改組,要求所有員工一致對外;對外咬上中研院學者黃國昌,要求黃對莫須有的走路工罪名交代;任意資遣資深編輯蔡其達、改寫第一線記者稿件,終於爆發中時高層出走潮,並引發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

發起901大遊行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本質上是一個沒有組織動員能量的記者團體。當天能有近萬名自發性公民參與遊行,其實是反映出經過5、6年來台灣社會運動所累積的草根能量。而隨後,蔡衍明加碼演出,加入壹傳媒併購買家行列,讓反媒體壟斷與反中國勢力介入成為這股運動的核心價值。

蔡衍明是否算是中國在台灣的打手,言人人殊。但把蔡衍明視為中國價值在台灣的代言人則並不為過。他傳遞出向強權靠攏、替惡勢力塗妝抹粉的價值,正是這群反權威的年輕人所想反抗的對象。

90年代前的台灣認同運動,對抗的是國民黨政權所創設的中華民國法統威權主義;90年到08年台灣認同之所以會成長,則是仰賴台中兩國在國際場合的衝突事件。但這所對抗的中國,其實多多少少都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有段距離。

但2008年後,台灣認同之所以會進一步成長,其實並不是因為大量陸客來台後所產生的排外心態,反而是靠著對抗這位自稱「正港的台灣人」蔡衍明所代言的中國價值而自我成長的。就像2011年日本大海嘯的福島核災一樣,海嘯所過之處,刮出了千里之外的台灣反核新生力量;這個台灣首富蔡衍明,以他旗下影響力十足的旺中媒體與龐大財力,「入島、入戶、入心」的手法試煉出一股反抗中國威權主義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