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政治鎂光燈,回到桃園新屋老家種田興學的前立委、客委會主委羅文嘉說,過去20年的從政經驗讓他體會過第一線政治人物的光環,同時也嚐過權力與失勢等各種政治情境的滋味。但羅文嘉說,他知道自己還有選擇不被環境推著走的空間,也還有機會改變角色,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另一種參與和關心台灣的方式,體驗分享的價值。

今(22)日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邀請羅文嘉談近幾年退出政治圈、返鄉種田興學與經營水牛出版社等,另外,曾長年待在政治圈的他,也談到如何看待權力這件事,又是如何轉變心態、作出離開政治圈的決定。

羅文嘉說,這個人生的轉折完全是因緣際會。原本只是回新屋老家陪伴母親,後來開始花時間整理家中農田與三合院,種植有機水稻、地瓜和蘿蔔等,並將作物所得收益用於支撐原先僅靠社會捐款的地方圖書館,並在週末假日為鄉下孩子開設免費英文班,寒暑假開設中文閱讀班,為弱勢家庭提供孩子學習機會。他指出,有機種植不只對土地有益,能讓消費者享用健康稻米,若規模擴大,還可以為鄰近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形成永續經營模式。

而在羅文嘉接手水牛出版社後,首先想到的也不是經營或營業額問題;而是想圓自己兒時想在鄉下開書店的夢。但是,在鄉下開書店單單鋪貨乙事就相當不容易。由於家鄉的圖書館使用率高,羅文嘉便鼓勵小孩,若在圖書館借滿20本書,就可從書店選1本書帶回家,或者可以拿書來交換,又或者可以自由樂捐買書,收益將用於支撐弱勢兒童的學習。

羅文嘉同時也向親友募書,他說,要不是有接手水牛出版社的緣分,也不會想到要做這些事情,形成一個良性的分享循環。

常有人問他,是否有一天會再回到政治圈?羅文嘉說,他很清楚身為政治人所能發揮的作用與範圍,都比他現在大得多,但是,有多少能力就作多少事,他覺得現在的生活比以前自在很多,所以,在別人看來,他的人生可能因此轉變很大,但他覺得並沒有差多少。

羅文嘉自述,以前在政治圈是為了滿足別人而活,留給自己的卻很少。例如過去對家庭幾乎完全忽略,最近則開始珍惜家庭,也愈來愈能體會到家庭天倫之樂。他說,現在能有更多部分為自己想相信與追求的東西而活,跟過去不太一樣,但現在是比較快樂的。

從政治人物到農夫,心態的調整是最主要的關鍵。羅文嘉表示,能夠體會長期被權力、掌聲等生活型態限制的政治人物,但是,他從擔任台北市府新聞處長的第1天,頭次嚐到權力的滋味時,就告訴自己,如果被權力、官職所迷惑,就會花一輩子去追求,但那不是永遠的,而過去在從政途中,他也不忘一再提醒自己,由於有這樣的體悟,羅文嘉才能夠「放下」,而去作其他選擇。

羅文嘉提醒,政治的本質就是權力,所有的東西也是因權力而來,但沒有人能永遠擁有權力,這是歲月的必然。因此,如果為了擁有權力而拼命或放棄什麼,只是自我消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