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上空的季節性臭氧洞已進入每年最大值。科學家指出,由於今年氣候較溫暖,南極臭氧層的季節性破洞是20年來第二小,不過仍有約2120萬平方公里,接近整個北美洲的大小。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地球系統研究室解釋,臭氧層破洞是由氟氯碳化物所致,而空氣的溫度會影響氟氯碳化物破壞臭氧層的速率,空氣越冷,臭氧層被破壞的速率就越快。NOAA研究員巴特勒(Jim Butler)表示,「南極上空今年相對溫暖,因此臭氧洞也就隨之縮小。」

今年南極臭氧層的季節性破洞在9月22日達到最大值,大小約為2120萬平方公里,接近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起來的面積總合。而歷史上最大的臭氧層破洞是在2000年,當時達到2990萬平方公里。

臭氧洞最早在1970年代末被人類發現,並在80至90年代持續增大,直到人們25年前開始限制氟氯碳化物的使用,才在2000年起減緩擴大速率。但科學家仍然對每年臭氧洞的大幅度變化保持關心。

美國航空總署(NASA)科學家紐曼(Paul Newman)就估計,臭氧層厚度要回復到1980年代初期的狀態,可能要等到西元20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