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往往給人一種嚴肅感,甚至談論社會議題就容易被他人冠上「憤青」的標籤,導致現代人對社會議題日漸冷漠。出版《社情漫畫:公民的肥皂箱》的衛城出版總編輯莊瑞琳表示,過往台灣的社會議題的呈現「缺乏創意」讓更多人關注,而《社情漫畫》就是要打破現狀,吸引更多年輕族群關注這些議題。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11)日中午特別邀請衛城出版總編輯莊瑞琳,分享出版《社情漫畫》一書的靈感與想法,以及為網友介紹《社情漫畫》當中這些藝術創意兼具的作品,還有創作者背後的理念又是甚麼。

對於用漫畫來詮釋社會議題,莊瑞琳表示,以往用文字只能吸引某一部分持續關注社會議題的讀者,很難將這些議題擴大到各個不同的族群中,但事實上,引發社會爭論的事件「全民都會不滿」,不過卻沒有一種有創意、有力量的方式,讓這些議題傳達進更多人的心中。

除了透過在臉書上按「讚」來集結這些零散的社會力量,莊瑞琳認為,透過漫畫更能開拓不同族群,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發聲,用以對抗在主流報章雜誌當中,過度氾濫、公信力也日漸下降的專家話語。

莊瑞琳指出,在香港,已有不少漫畫家針對社會議題進行創作,並行之有年。反觀在台灣,多數創作者鮮少以圖像來詮釋社會議題,在主流報章雜誌刊載時事漫畫的漫畫家,近年來也屈指可數,而《社情漫畫》就是集結這些關懷社會的圖像創作者,成為他們自由不受限的創作園地。

《社情漫畫》中有許多具創意的情節,例如關心流浪狗議題的漫畫家米奇鰻就將人、狗角色互換,藉此讓更多人能體會流浪狗被安樂死的嚴重性。另外在稅改議題上,漫畫家捲貓則拋棄原有嚴肅的議題框架,用兔子形象的「稅美人」角色,來探討有錢人如何鑽漏洞逃稅,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莊瑞琳認為,這本書的畫風與內容的精緻程度,也許無法與一般漫畫相比,但自由性與草根性的內容卻與時下漫畫大不相同。她期待讀者看完後,能對特定議題「有感」,讓這些讀者成為下一個願意「站上肥皂箱」,宣傳理念的人。她更希望如果本書能獲得讀者熱烈迴響,以後每年都能出版一本集結當年社會議題的「社情漫畫」,深化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