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電視傳出將出售給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而裁員500人,壹傳媒集團的平面部門也人心惶惶,各界都非常關注集團負責人黎智英是否將撤離台灣市場?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表示,壹傳媒對台灣媒體產業來說或許是一個里程碑,但絕對不是典範。他認為接下來媒體產業必須面對,經營者已經不再有心「經營」媒體,而是將媒體視為可以轉手獲利的「商品」。

新頭殼今(8)日中午「開放編輯室」邀請到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來到節目中,為網友分析壹傳媒求售壹電視背後隱含的台灣傳媒政經環境問題。今年4月以來旺中集團與蘋果集團的新聞戰爭,讓壹傳媒集團站上反媒體壟斷第一線,然而劉昌德指出,壹傳媒或許反旺中,但並沒有反媒體壟斷,這可從當時富邦集團併購系統業者凱擘時壹傳媒並未大幅報導可窺知一二。

劉昌德表示,或許有人將壹電視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審查延宕,然而如果將反旺中爭議視為是媒體採到社會底線所致,事實上壹傳媒也曾在「動新聞」事件上採到底線,引發社會輿論的撻伐,對此難道身負管制重任的NCC不須審慎審查?他也認為,NCC在審查是否讓壹電視上架的同時,應該一併考慮是否要讓現有有線電視「退場」。

劉昌德進一步分析,台灣電視產業自90年代起,從傳統無線三台的結構迅速轉為由有線電視獨大,在這樣的發展之下,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逐漸發展成寡占壟斷的情況,系統業者宛如四大超商掌握了通路,成為形塑電視產業的主要力量,因此壟斷成為台灣媒體產業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劉昌德也說,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掌握通路,擁有高額毛利水準,在壟斷的結構下,即便限制收費上限,系統業者仍然會堅持要有一定獲利,因此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消費者得到的卻是品質更低的內容,所以如果壟斷結構無法解決,降低收費上限並無法提升傳播內容的品質。

關於壹傳媒對台灣媒體所留下的影響,劉昌德坦言,黎智英是個成功的媒體商人,然而卻不應過度美化;不可諱言,壹傳媒的新聞產製手法確實為台灣媒體產業立下某種里程碑,但絕對不是一個值得效仿的典範,他認為目前對壹傳媒的影響作出評論也稍嫌過早。

不過劉昌德警告,無論是黎智英或蔡衍明,至少都還是對媒體經營有想法的經營者,然而目前新的趨勢卻是,越來越多媒體經營者對媒體經營並不感興趣,而是想著如何讓手中媒體在轉手後創造更多獲利,這兩者之間有高度差異,而後者對媒體產業的負面影響卻更劇烈,因為媒體已經淪為一種轉賣獲利的商品。

對於蘋果日報組織工會劉昌德給予肯定,他認為從蘋果日報工會的成立代表記者越來越體會到環境的艱困,必須要團結起來爭取權益。劉昌德認為,媒體工會將會面對越來越多沒有想法、只想把媒體賣掉的經營者,這會讓工會運動更加無所適從,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所突破,或許需要大家進一步的討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