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池口研究室讓頻率相同的32個節拍器隨意啟動,一段時間後,它們的擺動能夠趨於一致。

類似的實驗,在高中或大學常用3或5個節拍器,池口研究室屢屢增加節拍器的數量,32個是最新的突破。

學理上,這是多個系統的簡諧震盪(simple harmonic oscillation, S.H.O.),實驗主要在證明與同步性(Synchronisation)的關係。

同步性在許多專業領域都受到注意。例如醫學中,搏動不息的心臟像體內的節拍器,所有細胞都跟它一起做同步、同調(coherence)、共振(Entrainment)的動作,

在DNA的研究中,也有關於不同2系動物分子鐘擺盪的理論,但關注於趨異性。例如,人類與黑猩猩兩支系約在500萬年前分開來,現在它們在粒線體的DNA上顯示10%的差異,相當於每百萬年2%的趨異速率。

當然,從節拍器聯想,同步性的理論也被用於音樂,特別是合成的電子音樂,除了所謂「連續性」原則,也包括秩序形成、組成元素與時間三者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