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調查報導為台大新聞研究所研究生簡永達、吳中傑於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提案《命中注定蚊子館? 從閒置科學園區看中興新村開發案的未來》正式報導第二篇,本報導根據創用CC姓名標示原則授權媒體刊播)

民國六十九年,政府於新竹成立第一個科學工業園區,成功打造出「台灣矽谷」,為台灣社會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1989年,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於總統府演講「亞太高科技中心」時,更提出建設台灣成為「科技島」的概念,希望全面提升台灣產業。從此,「科技島」成為台灣期許自己發展的目標,但也成為一個自我設限、揮之不去的夢魘。

九零年代,行政院經建會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欲仿造竹科的成功經驗,在全台各地讓科學園區「遍地開花」,打造南科、中科等科學園區,希望讓台灣在二0一0年成為科技島;如今,二0一0年早已過去,兩兆雙星,所換來的卻是「兩兆傷心、四大慘業」(LCD、LED、Dram、太陽能),台灣的科技園區的確已幾近遍布全台,但這一切,其實都是政府舉債一千兩百餘億,所畫出的海市蜃樓。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自民國七十一年設立,目的為加速科學工業發展,並建全科學工業園區之設施與服務。基金的運作方式,是由政府先舉債,籌措土地開發所需經費,待土地出租給廠商後,再由廠商繳交租金與管理費,讓管理基金得以償債。

看似無異的運作方式,實際上,卻因廠房出租率欠佳、土地過度開發及租金過於優惠等問題,造成科學園區管理作業基金負債累累。據政府統計,科學園區管理基金從民國八十九年到一百年間的負債,就爆增逾一千億元。

一千億新台幣,是寮國在湄公河上蓋一座發電量達一千兩百六十百萬瓦的水壩的預算,也是上海迪士尼的總投資金額;除此之外,每年光是編列在利息費用上的預算,就超過二十億新台幣,不斷舉債的管理基金,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終將侵蝕你我的納稅錢。

立法院於2011年底所提出的一百零一年度、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預算評估報告中,明確指出該作業基金的缺失,認為部分科學園區的土地與廠房出租率欠佳,有待改善,同時也提醒科學園區管理單位,台灣經濟成長預測估計已趨緩,基金收入究竟是否能如預期般的成長,難以預料,應做好風險控管,降低基金的營運風險。

但卯起來向「錢」衝的科學園區開發計畫,就像看到紅布的公牛,持續失序狂奔。目前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總投資金額,預估為107億9459萬3千元,並且自償率(編按:指投資計畫自興建至主要設備使用壽年為止,以其現金淨流入,可以償付投資成本的百分比)僅有25.9%,遠低於一般的科學園區自償率。原因是設定為研究開發為主的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並無實質生產,因此園區管理單位可收取的服務與管理費收入,將遠低於一般科學園區,使中興新村一案,尚未開始,就背負了永遠無法償債的命運。

台大經濟系教授宋玉生指出,經濟學裡有所謂「官僚模型」理論,意思是,雖然我們認為政府的目的是為國家與人民著想、謀福利,但事實上政府內的每個單位,都有誘因要誇大他所能夠做的事,目的是像一般人一樣,希望能執掌越多經費,掌握更多權利,極大化自己未來的前途。

目前除了中興新村開發案之外,還有命運如同未定數的宜蘭園區、中科二林園區,以及近十個尚在規劃、提案中的科學園區;政府不斷地任由現已開發的科學園區與工業區閒置,甚至提出老舊工業區工廠觀光化的輔導計畫,讓許多其實並不科學,也不工業的觀光工廠,進駐工業區土地,再去大舉徵地、開發新園區,推動一連串本末倒置、令人費解的政策。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政府往往在徵地時,建構出一座又一座的空中樓閣,給予地方美夢,但真正檢視,可以發現那些美夢,真正能實現的其實少之又少。

竹科帶動台灣經濟新奇蹟,造就出一堆電子新貴的時代,早已過去。若政府仍不改思維,持續以「扶植產業」、「營造產業環境」的美名盲目砸錢,畫出一張小老百姓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餅,映射出一幅科技島的海市蜃樓,最終,當海市蜃樓褪去後,在這島嶼上剩下的,會是些什麼?

八零年代末期,我們對今日的台灣,是現代、進步的科技島想像,但當夢想的色彩逐漸淡去,銀行的無奈、農民的淚水與公民的反思漸漸浮出,台灣政府與社會再沒有能力做新的夢時,我想任何人都不希望,屆時將人民牢牢綁在島嶼上的,只剩百年後,也無力償還的債。

進駐中興新村的資策會辦公室,空有美麗建築,內部人員談起未來,也是一臉尷尬與無奈。圖為中興新村資策會辦公室。圖:吳中傑、簡永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