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交保後的政治效應
柯文哲在涉入收押案件後雖然昨天交保,不過其政治聲望與黨內威信也明顯受挫。民眾黨過去高度依賴柯文哲的政治魅力與媒體曝光度,但現在黨主席是黃國昌,但基層支持者還是視柯文哲為精神象徵。最嚴酷的考驗是2026提名權,民眾黨如果要擴張版圖,提名勢必成為兩人的核心爭奪戰。過去柯文哲看重要「選得上」,可以和地方派系彈性合作;而黃國昌比較偏好理念先行,希望找敢戰的候選人。兩者歧異若無法整合,民眾黨內勢必掀起一場內鬥。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遭羈押一年,昨7000萬元交保,重獲自由。 圖:張良一 / 攝

按照黨的制度,黃國昌當然是黨內決策的第一把交椅,不過在柯文哲交保後形成「雙核心」甚至「兩顆太陽」,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政治情勢發展。這個黨,到底是屬於柯文哲的個人品牌,還是黃國昌的政治舞台?外界正在觀察當中。

現正最夯:柯文哲交保後聲勢受矚目 徐巧芯:藍白合作重點在下架賴清德

黃國昌接任黨主席之後,其展現出強烈的戰鬥姿態,加上他善於操作議題、來挑戰執政黨和賴清德總統,透過其聲量穩住民眾黨的存在感。但黃國昌的領導風格較為強勢,他比較缺乏經營地方組織的經驗,與柯文哲提出「中間路線、白色力量」定位也是有一段落差。如果柯要強力干政,民眾黨可能面臨「政策路線由誰來定調」的矛盾。支持柯文哲的老班底與支持黃國昌的青年人,兩股力量,很快將就會讓民眾黨陷入內耗。

黃越綏今(9)日痛批柯文哲大言不慚自翊是南非英雄曼德拉,被7千萬重金交保居然演得像無罪似的,多達840頁的起訴書,難道都是在鬼畫符? 圖:張良一 / 攝

2026縣市長與議員提名問題

緊接者下來,2026選舉是民眾黨能否擴大版圖的關鍵。若提名權掌握在主席黃國昌手中,他可能偏好挑選比較具有戰鬥力、敢於攻擊藍綠的候選人,藉此延續自己的政治風格;不過這種策要能在藍營盤根錯節的地方政治中,恐怕會遭遇到嚴重挑戰。若柯文哲強勢介入,他可能更重視要「選得上」的政治現實考量,希望和當地派系合作。因此提名權兩人若缺乏共識,可能成為黨內的導火線,也會讓民眾黨陷入「路線之爭」。

與在野合作矛盾

在野整合對民眾黨而言,是重要的目標。黃國昌與國民黨在國會中形成戰術結盟,藉此擴大監督力量,但卻削弱民眾黨「超越藍綠」的形象。柯文哲傾向保持彈性,不願完全被鎖死在藍營陣營當中。此等差異,若無法妥善協調,將使民眾黨在2026選戰中陷入更為尷尬:既無法完全獨立作戰,又難以凝聚與國民黨的合作。民眾黨是否可以找到平衡點,也考驗雙方的政治智慧。

應對司法纏訟與黨的未來

柯文哲交保後,官司纏訟還是會持續影響民眾黨的形象。8月12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政黨支持度,民眾黨上升為15.2%。眼前黃國昌或許能通過議題操作暫時掩蓋短期衝擊,但若以長遠來看,民眾黨將被視為「為柯護航」,會失去中間選民的信任。民眾黨需要在「守住柯的基本盤」與「開拓新支持群」之間取得一定平衡。若處理得宜,黃國昌有機會從此奠定黨內真正領袖地位;若處理失當,民眾黨更可能因為兩股勢力相互掣肘,讓黨陷入分裂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