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3國加速投資協議(FTA)談判,並預計在2年內落實,外界也因此質疑ECFA的效益。對此,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今(16)日表示,希望能在明年底完成ECFA的後續協商,因為目前韓國輸出到全球各地的商品,已經有36%都免關稅,反觀台灣只有6%,再不加緊談判的腳步,台灣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自從中日韓3國簽署FTA有譜之後,從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經濟部長施顏祥、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和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等人,都有相關論述擔心台灣未來的經貿競爭力會因此更加惡化。高孔廉今天在海基會例行記者會中,也提出幾項不利的數據,顯示台灣與韓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早在2005年時已見高低,台灣在2005年之後不僅被超越,而且距離越拉越大,但高孔廉說,「如果沒有ECFA,差距會更大。」

而從產品類別來看,目前台灣進口到中國市場最大宗的6項商品,分別是電機電子、光學、塑膠、有機化學、機械產品及鋼鐵,但除了電機電子設備外,其他進口金額全部都輸給韓國。再加上目前韓國跟歐盟、美國、東協全部都簽了FTA,36%的商品輸出免關稅,反觀台灣如果把中南美洲、ECFA早收清單的項目加總,也只有6%,因此,「如果ECFA後續協商沒談完,韓國又與中國簽了FTA,將對台灣非常不利」。

高孔廉表示,希望最慢在明年底可以完成ECFA的後續協商工作,但他也指出,「台灣產業要做好開放的準備」,提升商品品質以及提高競爭力的產業轉型動作已勢在必行。至於,這是否代表簽署ECFA的效益有限?高孔廉反駁,從早收清單減免關稅的數據來看,2012年第1季減免關稅已經達到2億3千萬美金,去年整年也不過才1億3千萬美金,單單這點就對台灣有很大的助益。

高孔廉強調,加速ECFA的後續協商,勢必會衝擊到一些傳統產業,政府會輔導轉業、給予失業幫助,但是,從2002年加入WTO的例子來看,台灣產業並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這麼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