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家庭照顧者總會近期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八成長輩都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度過晚年生活。為確保家庭經濟安全及促進家中長輩增加社會參與,家庭照顧者總會呼籲政府應放寬家庭托顧規定,提供社區中有長期照顧需求者有似家、小規模的支持性服務。
4月12日新頭殼「一個不能少」節目,邀請文化大學社福系助理教授陳正芬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北投耆福老人服務中心主任王淑慧針對照顧服務新選擇「家庭托顧」作現況說明並提出呼籲。
陳正芬表示,十年前國內就引進英美推行30餘年的家庭托顧服務模式,以「家」的概念出發,由受過訓練的家庭照顧者或畢業照顧者(已結束照顧工作者)、有居家服務經驗者為服務提供者,除照顧自己的家人外,也可以同時照顧社區中其他長輩或身障者,讓長輩可以彼此照顧。
她指出,這項家庭托顧服務可補足居家服務人力不足的窘境,是新型態的服務模式,但目前規範太過嚴苛,像是服務提供者除了需要接受90小時的照顧服務訓練外,還要具備從事1000個小時的照顧服務後,才能正式成為家庭托顧服務員。
陳正芬認為,政府應該釋出友善配套措施,放寬條件讓家託據點廣為分佈。
王淑慧也指出,服務員設計的美意很好,且融合在地老化的概念,讓照顧者們多個選擇,但若因規範過於嚴苛導致服務提供量不足,這樣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