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衛生署今(7)日下午2時召開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詢委員會,邀請國內23位食品、毒理、獸醫、消費者和醫界專家討論,雖然多數專家認為瘦肉精「培林」的健康風險相當低,但並非零風險,在歷經正反兩派長達3小時的熱烈討論後,還是沒有結論產生。

今天的會議是針對美國牛肉使用的瘦肉精「培林(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風險及各國管理現況等,交換意見。會中有專家建議,應訂定每日耐受量及殘留容許量標準;風險評估也應區分對高危險群、不同年齡及攝食量等影響;另外也有學者指出,政府對民眾的健康風險應善盡告知義務,民眾也有選擇權利,一旦美牛解禁,就應誠實標示產地。

與會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在會議中,正反兩方意見都有,他感嘆,在美方迫談的壓力下,處理瘦肉精問題「要有智慧」,已非專家會議可以解決。

林杰樑主張,培林雖然風險很低,但不是零風險,解禁可以,但需要進行本土的風險評估報告,不能照抄其他國家的殘留容許量,尤其國人愛吃內臟,有必要依不同年齡、心血管疾病風險等族群,至少進行1至2年的大規模本土實驗,才能說服國內消費者接受。但也有專家反駁,目前全球有26個國家、超過13億人吃了10幾年都沒事,難道這不算大型臨床實驗證據?

與會的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表示,比起其他種類的瘦肉精(現知有22種),大多數專家都同意「培林」的健康風險相當低,但問題在於這是種飼料添加物,選擇要不要吃添加培林的肉品,民眾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如果要擴大開放美牛進口,就要誠實標示產地。

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黃鈺生指出,與會者多數不贊成無條件開放,但不表示同意開放,消基會就堅持不應開放。他表示,與會者也呼籲科學證據及風險評估都需要再補強;而且質疑26國開放使用瘦肉精國家多為畜產輸出國,開放使用瘦肉精的主張與該國自身利益有關。

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強調,會議屬於開放式討論,只是要廣泛收集及交換各方意見,無意做出任何結論,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都是重要參考資料,將作為未來擬定相關政策的參考,唯一的立場是,會以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民眾健康為目標,並會以科學評估為基準。

蔡淑貞同時表示,衛生署其實在農曆春節後,已經委託另一組外部匿名的專家學者重新評估瘦肉精的健康風險,希望在沒有外界的干擾下,做出科學性的結論,但結果何時會出爐?並沒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