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明(14)日投票,《紐約時報》今天從中國觀察到商人返回台灣投票的熱潮,給這個被名為台商的族群一個英文名字--Taishang。

《紐約時報》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這群在中國奮鬥的台灣人,被冠上「台商」的

名號,並逐漸形成特殊的族群。《紐約時報》可能是第一個使用「Taishang」這個英文名詞的國際知名媒體,以前較常見的是「Taiwanese businessmen」。

「Taishang」是音譯;但《紐約時報》這篇觀察台灣選舉的報導,標題是「Taiwan Vote Lures Back Expatriates in China」,其中的「Expatriates」是「滯留(流亡)國外者」。

一名因為台灣工作機會流失,轉而到中國就業的台灣人受訪說,北京正試圖透過與台灣增加經濟往來,迫使台灣妥協,與中國相互依賴,「有一天,我們可能會失去自由」,也因此他至今尚未決定要投改誰,到底是該以自我利益為考量,還是該以台灣未來為投票取向。

但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嚴震生推斷,台商是兩岸關係和緩的獲利者,「他們顯然會以荷包,而非內心為投票依據」。

《紐約時報》報導評估,這次返台投票的台商約有20萬人,其中70到80%支持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台商領袖想盡辦法增加航班、降低票價,甚至讓台幹放選舉假,回台投票就是希望能左右大選結果。

文中也訪問北京市台商協會會長林清發;他說,許多台商其實對選舉不感興趣,但這次選舉過於緊繃,讓他們也不得不關切,台商擔憂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一旦當選,兩岸關係將受到衝擊,間接影響台商發展。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蕭美琴則向《紐約時報》指控,北京政府透過官員參訪台灣企業的機會向台商施壓,要求他們投票給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但國民黨否認這項指控。

蕭美琴表示,中國一向試圖干預台灣大選,但總是事與願違。她以2000年大選為例指出,當時北京揚言「血濺」兩岸的警告,幫助陳水扁以些微票數勝出,「但這回不一樣,我們相信並非所有台商都是挺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