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新社報導,澳洲科學家在模擬了火星的各項條件後,今(12)日表示火星可能有「大範圍」地區能夠維持基本生命的需要。

為探索火星,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上個月發射「好奇號」太空船,希望能夠順利尋找到生命存在的跡象;而在一連串的探索後,美國地球物理學會也在9日證實了火星過去曾經有液態水的存在,所發現的種種跡象讓人更相信火星是適合地球生物居住的星球。

對此,由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李能魏佛(Charley Lineweav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比對了火星與地球的氣溫、壓力等條件後,宣布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即火星有「大範圍」的地區是可能可以維持地球生命存在的。

李能魏佛指出,目前我們居住的地球,從地心到大氣層中,只有表層大約1%的範圍適合居住,但火星則有包含地底在內,約3%的地區適合生物居住。

至於維持生命最基本的元素水,李能魏佛表示,火星的低壓環境意味著水難以液態的方式存在,而會在表面蒸發,但由於火星地底土壤重量將可以提供所需的額外壓力,因此液態水得以維持;此外,來自火星核心的熱度,也可以讓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在特定深度的火星地底裡生存。

而對於各界的懷疑此項研究的確切性,李能魏佛則表示先前都是研究火星特定幾個地方是否過有生命跡象,但他的研究則是彙整數十年的研究資料,是「目前為止發表的火星適合地球微生物居住程度的最佳探究」。這項研究並發表於科學期刊「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