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遭立法院逕付二讀引發民間團體不滿,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今(24)日表示,目前正在朝野協商的政院版《土徵條例》將可以在12月10日之後直接表決,她呼籲立法院不要忽視民間版草案的聲音,修法也應該進入委員會進行逐條討論。蔡培慧表示,如果立院強勢通過,農陣不排除再度走上凱道抗爭。

蔡培慧與農陣成員陳平軒在今天的「開放編輯室」節目中,為網友解說《土徵條例》這個「圈地惡法」的修法歷程,也分析現在正在立院朝野協商的政院版及民間版的差異。

蔡培慧說,台灣給予行政機關的權力太大,大埔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劉政鴻想要哪塊地就圈哪塊地」。她認為台灣的法律制定太站在行政便利性上考慮,欠缺很多民眾參與及監督機制,《土徵條例》的主要問題就在於此,所以才有「浮濫徵收」的情形發生。蔡培慧強調,農陣並不否定國家有權為了公共利益徵收人民土地,但是怎樣才符合公共利益的標準?怎樣的公共開發才是必要的?這些都是關鍵問題。

陳平軒表示,土地徵收是對人民財產權的嚴重侵害,所以必須符合憲法的「比例原則」,不可以用大砲打小鳥。他說,公益性和必要性絕對是土地徵收的兩大前提,首先檢視這個開發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再來看是否有不可取代的必要性,通過這兩個前題後才能徵收人民的土地。

陳平軒進一步指出,即使政府有權侵害人民的財產,還是要給與適當合理的補償,必須讓人民遭土地徵收後的生活,與徵收前不至於有所差異,此即所謂的「無感徵收」,而且補償也要做到「完全補償」,盡可能不讓人民的生活受到徵收的影響。

陳平軒強調,民間版《土徵條例》與官方版最大的差異,便是特別強調公益性與必要性的原則,一定要雙雙符合才能進行徵收;此外,民間版也要求一定要讓3位以上的專業不動產估價師估價簽核,以算出人民土地的真正價值,不讓政府自己說了算,造成人民財產的嚴重損失。

關於民間團體要求的「華山論劍」,蔡培慧表示,農陣要求的只是一個程序正義,讓公共政策、法條的制定能夠回歸公共的討論,不論形式是公聽會、聽證會還是立法院委員會的逐條審查,重點在於必須要有民眾參與、資訊透明等原則,讓法條不是只是在朝野協商的密室政治中遭到妥協。

蔡培慧表示,由於12月10日之後政院版隨時可以表決通過,所以農陣會在這段期間持續拜會各黨黨團、提案委員,當然也不排除再度走上街頭。不過她坦言,在此時選舉緊繃時刻,農陣也擔心此時上街頭會被撕裂成藍綠之爭,所以農陣也很謹慎看待上街。她重申,體制需為長久考量,不可用一時的選舉利益衡量,希望行政院能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