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宣示重返亞洲,歐巴馬決定在2014年起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常駐2千5百名海軍陸戰隊員。英國《趨勢情報雜誌》(Current Intelligence Magazine)今日發出1則報導,指出美方的決策意味著後冷戰的亞太秩序即將結束。

美國在1990年代冷戰結束後在東亞居於主導地位,但這個局面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始有所改變。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更明顯採取強勢的外交政策,不但與南海鄰邦多有衝突,也在本月決定要在泰國邊境部署武警。美國最新的戰略部署,是試圖減輕中國的鄰邦在面對這個崛起的強權時所產生的無力感。

從某個角度來講,美國的動作顯示出東亞的局面已經從美國的優勢轉變成區域均勢。

古典均勢觀點是強權之間彼此承認對方的勢力範圍,其中的核心原則就是「共存」。正如1815年到1860年代間,奧匈帝國、英國、法國、普魯士與俄羅斯之間的均勢,以及冷戰時代東西歐分別親蘇與親美。

東亞的區域發展也有些類似。美國新的政策可能會承認中國在其周邊發展勢力範圍。這將導致在亞洲形成親美的澳大利亞、印度、日本、菲律賓與韓國,和親中的柬埔寨、寮國、緬馬、朝鮮和巴基斯坦。

此間的局勢可能會因為區域內各國的貿易聯繫而演變成為相對和睦的狀態,也可能演變為競爭與圍堵的局面。

這篇分析報導認為目前為止,華府是否願意採取「共存」原則來追求區域平衡還有待觀察。首先,由於中國的戰略是要阻止美軍介入區域紛爭,五角大廈正在研擬海空作戰計畫來對付之。這套綱領牽涉到攻擊中國本土的飛彈基地等武器。當年美國部署核武的能力,曾經讓蘇聯緊緊控制東歐,以使美國的飛彈不要那麼容易打入蘇聯。如今的中國決策者也可能採取類似的政策。

其次,美軍駐紮在澳大利亞使她可以更容易的前進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海上實施對中國的封鎖。歷史上,日本曾因為害怕被封鎖而在1941年進攻東南亞。面對同樣的威脅,中國也可能採取類似的行動。

第三,美國的新戰略似乎正將自己的影響力伸進中國周邊國家,不管是與中國長期關係不佳的越南,或被認為受中國保護的緬馬。中國可能會有激烈的反應。最後,美國實施「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也可能導致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量下降。

分析指出,無論如何,新的亞洲均勢正在形成。經濟上相當依賴中國的澳大利亞,已經決定要靠向美國。緬馬、泰國和越南一時間不置可否,但隨著時間發展可能會選邊站。美中兩國的戰略競爭將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