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政策,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今(23)日在「十年政綱:國家安全戰略」記者會裡拋出「台灣共識」說。她認為,基於台灣內部意見多元性,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去形成一個內部的共識,這也是要跟中國建立互動架構的必要條件與過程。當選總統後,她一定以公開透明程序,總統也必須「有胸襟、格局、耐性與意志力」來讓人民坐下來,凝聚往前走的共識。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進行初選時,另一位參選人蘇貞昌提出的兩岸政策便是「台灣共識」,但也曾遭到黨籍立委質疑:「講了等於沒講」。蔡英文的對中政策,是否吸納蘇貞昌的建議,也引人注意。

針對主權議題,蔡英文強調,民進黨的立場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都有主張。而台灣最大的共識就是維持台灣現狀,雖然不同的政黨對於維持現狀的認知與解讀有所不同,但她認為這就是台灣最珍貴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有個保障不同聲音與主張的民主機制。

她進一步拋出所謂的「台灣共識」,就是基於台灣內部意見的多元性,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去形成一個內部的共識。這是個要跟中國建立和平穩定、可長可久互動架構的必要的條件與過程。

因此,蔡英文強調,如果她當選總統後,「會負責任的透過公開透明的政治作為跟民主程序,匯集朝野政黨跟社會各界的意見,凝聚最大程度的國內共識,我們要以一致的立場跟國內最大的共識來進行跟中國的互動、協商與對話」。

她強調,「在民主機制下政府對人民要誠實以對,要公開透明、要讓人民參與決策」。所有的政策風險都必須有正確的評估,讓人民有完整的資訊可以判斷與認知。這才是一個共識最主要的來源。

蔡英文表示,「民主國家的總統必須要有那個胸襟、與那種格局,讓整個國家坐下來來談我們可以共同往前走的一條路」,不能讓「現在或以前」由一個政黨或領導人做了一個決定後要求整個國家往那個方向走,「那個是個極權的時代或者民主沒有發展完全的時代的一種決策模式」。

她說,對中國政策是台灣發展最重要的議題,爭議性也最高,因此,總統必須「有胸襟、格局、耐性與意志力」來讓人民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凝聚一個往前走的共識。

會後,當媒體追問蔡英文主張的匯集朝野、社會最大共識機制,是否類似於2000年陳水扁總統提出的「跨黨派兩岸小組」?國家安全戰略執筆人、前國安會副秘書長陳忠信則以2004年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為例說,當時相關的幕僚作業與人員都已經進行、也找好了。只是沒有機會推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