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接受「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電視頻道(BBC World News)的專訪指出,台灣與中國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我不相信這會影響到台灣的自主性」,不論是簽署ECFA、開放中國觀光客以及中共在過去10年中,不斷地增加飛彈部署等問題,針對中國的挑戰,「我們當然要很小心地應付,但絕對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

BBC日前專訪馬英九的全文今(15)日播出,該外媒鎖定馬英九的「傾中」政策作為議題主軸。

BBC記者問及,台灣在經濟上不會過於依賴中國嗎?馬英九表示,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當然是很密切,台灣出口到中國和香港的產品,占總出口的4成,這是2008年國民黨剛執政時的水準,3年後的今天,也只有上升1個百分點。但台灣對美國、東南亞、歐洲與日本的貿易都在增加,這表示簽署了ECFA之後,它的效益不是只有對中國增加,台灣的外銷市場事實上也都在增加,「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馬英九認為,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的改善,也同時讓其他國家願意跟台灣洽談類似的安排,這是因為當中國和台灣改善關係時,這些國家會自問,「中國都肯了,我們為什麼還不肯呢?」所以會產生這種效益。

BBC也問到,中國觀光客人數增加的確有益於台灣旅遊業,但也讓部分人擔心隨著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更深入、緊密,台灣獨特的地位會被削弱?馬英九則回答指出,「我不相信這種現象會影響到自主性,因為我們與中國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已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我們與中國這麼近,所以關係一定會愈來愈密切」,台灣要思考的是,對中國做合理的開放,「這樣我們才能影響他」,能夠讓中共瞭解和台灣和平相處是符合雙方利益的。

馬英九也說,事實上,中國周邊國家都因為中國的崛起,對中國的相互依賴性也會增加。「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風險,也是一個機會」,要把「風險極小化,機會極大化」,唯有這樣,台灣才能維持一個合理且對雙方都有利的關係。

BBC最後問到中國部署飛彈對準台灣,「您如何在這種明顯威脅下與中國進行協商」?馬英九說,中國在過去10年中,不斷地增加飛彈部署,儘管他們說這不是針對台灣,但這些飛彈是可以打到台灣。

馬英九表示,「台灣無法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我們也不想這樣做」。

馬英九認為,台灣的安全應該靠3道防線:第1道防線是兩岸關係制度化,當兩岸關係透過貿易、投資、文化及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逐漸形成一個和平發展模式,這時,任何一方想片面地改變現狀,就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高到他不想這樣做。第2道防線是台灣增加在世界上的能見度及對世界的貢獻,譬如台灣對這次日本震災的援助超過2億美元,是全球最多的;同樣地,台灣也準備對外開放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讓台灣變成一個亞太高等教育的重鎮。讓各國都願意與台灣打交道,並且幫助台灣。

馬英九說,最後一道防線則是國防與外交,讓台灣具有足夠的嚇阻力量,台灣面對中國的挑戰,必須發展出一套有效且能夠真正讓台灣安全與繁榮的策略。

馬英九最後指出,針對中國的挑戰,「我們當然要很小心地應付」,但絕對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台灣不要做「麻煩製造者」,而要做「和平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