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蒙納許大學台灣研究專家艾金森(Joel Atkinson)昨日投書《雅加達郵報》(the Jakarta Post),指出隨著南海局勢緊張,台灣的處境正如走鋼絲般艱難。

艾金森說,隨著中國在南海採取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態度,這個區域中許多國家對中國採取較為疑懼的態度,並轉而擁抱美國。美國也對中國這種耀武揚威的態度感到困擾,準備還以顏色。面對中國的氣燄,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已經開始強化彼此間的關係,並尋求美國的支援。一個對抗中國的聯盟正在形成。很諷刺的是,號稱擁有整個南海主權的台灣,卻試著置身事外,不敢選邊站。

4月19日,台灣外長宣布海軍陸戰隊將接替陸軍,負責訓練派駐到南海地區的海巡署人員。台灣顯然沒有計劃要增派人員到太平島(目前駐員105名)和東沙島(目前駐員162名),也沒有要提升這裏的武器系統。艾金森認為,僅僅換一個軍種來訓練海巡署駐員,是最小幅度的戰事升級。有什麼必要呢?

艾金森指出,台灣對南海問題的策略從來不是直截了當的。早在中華民國政府還控制中國時,就宣稱擁有南海主權。二戰結束後,台灣在1946年佔領了太平島。艾金森說,台灣的主權聲明背後有極大的利益。台灣武裝人員在東沙和南沙出沒,使台灣與中國的潛艇艦隊產生深度戰略關係。台灣的能源仰賴進口,而南沙群島據說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再者,台灣的漁業相當龐大,也希望能在這個區域取得大量的漁獲。

儘管台灣不斷呼籲區域國家共同開發這裏的資源,越南和菲律賓卻因為台灣在太平島建機場,以及陳前總統前往視察而被激怒。中國則不把台灣當成在南海的競爭對手;中國將整個台灣都視為其一部分,台灣持續領有太平島和東沙島,也就被認為是強化了中國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台灣面對中國在南海的主張,受到政治認同以及經濟利益的影響,而變得相當複雜。

台灣與中國還是有利益衝突。中國封鎖台灣參與區域國家間的談判;而台灣則仰賴美國保護其安全,因此不會贊成中國把美國趕出南海的立場。

艾金森在結論時指出,台灣的南海政策是在美中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避免與任何一方對立,試著藉此保護自己的利益。面對區域國家的反應,中國略有收斂;然而美中兩國之間有基本的衝突,而台灣不會永遠有辦法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