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澎湖共生藻協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分會等環保團體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對於今年以來各地因異常氣候對珊瑚的影響提出警訊,環保團體指出,墾丁珊瑚產卵期已經延後1個月,東北角的龍洞淺處、鼻頭角、深澳、小琉球蛤板灣及美人洞的珊瑚礁都岌岌可危,活珊瑚覆蓋率都低於25%。他們呼籲,政府應立即利用「人工插枝」方式進行復育,避免美麗的珊瑚礁在台灣消失。

2011台灣珊瑚礁總體檢今天開跑,環保團體和學者專家出面呼籲政府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漁業資源枯竭的事實,呼籲立即畫設海洋保護區,以確保海洋資源可以永續發展及利用。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極端氣候頻頻出現,如果還不給海洋生物一個喘息的空間,它們的族群數量要恢復將是困難重重,政府應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漁業資源枯竭的事實,立即劃設海洋保護區以確保海洋資源可永續發展及利用。

陳昭倫強調,台灣海洋「體質」不錯,整個太平洋僅有二成四的珊瑚礁覆蓋率,但在台灣有二成五至五成,但卻面臨兩大環境壓力,一是全球環境變遷所造成的氣候異常現象,二是過漁嚴重,大型可食之無脊椎動物都不見了,使珊瑚的「空屋率」太高,久之也將造成珊瑚的死亡。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海洋生物除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還要承受人類過度捕撈或開發的壓力,不利它們族群的自然復原,因此劃設海洋保護區降低人類干擾,將刻不容緩。

陳瑞賓說,各國政府已意識到海洋保護區的重要性,所以聯合訂定《德班協定》,目標2012年前各國領海應有12%面積劃入保護區,目前台灣海洋保護區僅占領海面積5%,保育進度及觀念遠落後國際!因此籲請政府及各界正視海洋保育的重要及迫切,儘速加快海洋保護區的劃設、落實保護區的執法及維護。

陳瑞賓指出,民間從2009年開始參與台灣珊瑚礁總體檢,體檢發現,2009年體檢出東北角、小琉球及蘭嶼的珊瑚覆蓋率都不到3成,屬於劣化狀況;去年小琉球劣化更嚴重,珊瑚覆蓋率還不到10%。參加過多次珊瑚礁總體檢行動的資深志工陳玄州表示,自己對台灣珊瑚礁狀態逐年變差感到十分憂心,他也分析破壞珊瑚礁的主要原因來自垃圾、漁網等人為破壞。

陳瑞賓強調,2011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活動將招募具潛水執照的民眾,運用國際通用的體檢技術,訓練志工將水底所見化成科學數據。預計將進行7個地點的調查(東北角、台東杉原、基翬、綠島、蘭嶼、澎湖東嶼坪及小琉球),資料結果也將提供國際珊瑚礁總體檢基金會並公佈在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