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如火如荼地興建第一艘航空母艦,預計幾個月內就會下水測試,這艘航母是否會影響美中台三邊、甚至包含日本之間的軍事實力消長?根據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施孝瑋分析研判,2020年之前,中國航母距離能與美國海軍相抗衡的「藍水艦隊」還有段距離,但是對台灣而言卻足以讓台灣軍力陷入腹背受敵之窘境。

施孝瑋今(10)日中午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中分析中國航母對台海局勢的影響,他指出,中國擁有航母是勢在必行的事,因為亞洲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泰國、印度都是「航母俱樂部」的會員,所以中國發展航母力量也是為了反映中國在遠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施孝瑋解釋,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奠定基礎,是一個國家武力投射的最佳工具,所以才會有「只要發生大事,美國總統必問『最近的航母在哪裡?』」的說法出現。因此,中國為了展現實質的軍事實力,發展航母是唯一的選項。

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看,施孝瑋也認為航母是中國必要的工具,因為中國是各項能源和資源的重要輸入國,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生產之所需,海上供應鏈的保護至關重要;特別是石油,其自中東運往中國的這條海上航路上,印度、泰國等國的武力隨時可以截斷這條生命線,所以中國必須擁有航母來保護航路暢通。

不過航母的建造與操作都是項特殊的技術,施孝瑋認為短時間內,中國都無法立即趕上美國等老牌航母國家的行列。他指出,中國第一艘航艦是翻修自前蘇聯的瓦良格號,但該艦在欠缺「蒸氣彈射機」技術的情況下,採取了滑跳甲板的方式來幫助戰機起飛,這使得該艘航母的戰機載彈∕油量、全天候起降能力等受到限制,加上瓦良格的艦載機數量約莫20架,與美軍航母動輒5、60架的水準相差太大。

施孝瑋研判,瓦良格號服役後,中國可能會再建造2艘同型航母,以達到訓練、維修、巡航各1艘的服役需求,但這樣也只能維持1到2艘在海上運用的水準,與美軍11個航母戰鬥群之間的落差太大,所以他評估,至少在2020年前中國的航母力量對美國並不會造成威脅。

不過,對美不造成威脅不表示對台灣沒有影響。施孝瑋擔心,國軍如不盡快增加台版「航母殺手」雄風3型反艦飛彈的部署,以加強柴電動力潛水艦等水下戰力的編制,在西部機場都在中國沿岸導彈射程內的狀況下,東部的機場也有可能遭受太平洋上中國航母艦隊的威脅,這樣台灣將可能出現腹背受敵的嚴峻考驗。

最後,施孝瑋指出,美國在2001年小布希總統任內承諾要售予我方8艘柴電潛艦,但是美國海軍卻強烈反彈,因為如果美國能為台灣重啟許久不用的柴潛生產線,國會將可能對海軍施壓要求將現役昂貴的核動力潛艦艦隊柴電化,所以海軍力阻台灣取得柴潛。

雖然如此,施孝瑋認為,向法國軍購或許是可行的方向,只要能避免類似購買拉法葉艦產生的弊案,法國的紅寶石級核動力潛艦或許是台灣海軍的最佳選擇。

至於中國第一艘航母會不會叫「施琅號」?施孝瑋認為,在目前兩岸一片和解交流的氣氛中,中國高層不會做這種會「嚴重傷害兩岸人民感情」的傻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