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於5月7日舉行國會改選,自從獨立以來就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獲得60.14%的選票,但卻保住81個席位(總席位為87席);在野黨不但得票數上升,並首次在集選區獲勝。本次選舉的意義重大,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認為這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次選舉」。

《星洲日報》(Sin Chew Daily)今日刊出一篇<新加坡變了>。分析家指出,工黨在秘書長劉程強帶領下,於8個選區獲得41.02% 到 64.81%的選票,打破人民行動黨的防禦工事,成了新加坡唯一在每個選區都得票超過4成的反對黨,也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

所有的政治觀察家都無異議地認為這次的選舉具有分水嶺意義。執政黨的得票率比上次還少6.46%。儘管人民行動黨也曾在1959年只得到53.40%的選票,在1963年更只得到46.60%,但上週六的成果還是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最差的一次。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昨天分析人民行動黨為何遭遇獨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挫敗。新加坡的反對黨在這次選舉中,史無前例地派人競選每一個席位。他們善用社群媒體和網路,來面對國家控制媒體的事實。在選前,反對黨的活動也吸引大批人潮。

工黨這次成功地推出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的律師來與現任新加坡外長楊榮文對陣,並將後者擊敗。在過去的歷次選舉中,讓新加坡反對黨相當困擾的,就是如何找到一流人選去對抗人民行動黨以優渥的條件吸收的人才。

分析師認為反對黨在這次大選推出一些年輕的專業人士,比過往選舉中推出的那些左傾的候選人對選民更有吸引力。反對黨接下來的任務是要證明,他們可以取代人民行動黨,並牢牢地抓住公共辯論的焦點。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孟德斯桑諾(Michael Montesano)指出,更多有能力的反對黨國會議員出線的重要性,遠遠不只於在選區中獲勝。

人民行動黨面對選民對政府表現不滿的情緒,只能採取守勢。選舉前夕,李顯龍還為政府未能興建足夠的公共住宅出面致歉。低收入家庭對節節攀升的物價頗多抱怨。人民行動黨的候選人也被指責對一般人家的困境漠不關心。

《淡馬錫評論》(Temasek Review)今天則刊出一篇<反對黨做錯了什麼>,指出反對黨本可爭取到更多席位。

1.野心太大:將目標集中在集選區而不是單選區

新加坡的選區分為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和單選區(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兩種。在集選區中,每個政黨或政黨聯盟可以推4-6名候選人組成1個團隊,贏者全拿;在單選區中,各黨只推1個候選人,以簡單多數決決勝負。反對黨這次野心太大,將重心放在集選區。固然工黨在阿裕尼集選區(Aljunied GRC)獲勝,但這是該黨在該選區經營長達20年的成果,其他政黨未必能複製。也因為在野黨將重心放在集選區,反使人民行動黨在15個單選區中,輕鬆地贏得14席。

2.在較艱困的集選區中推出較弱的團隊

工黨這次派出劉程強出馬,到阿裕尼集選區,是該黨贏得該選區的重要原因;然而工黨若能在其他的集選區也派出較強的團隊,也有可能會贏。

3.缺乏共同的舞台,信息也不清楚

這次大選中,除了工黨很清楚地提出「打造第一世界的國會」之外,其他的反對黨似乎沒有一個簡潔有力、條理清楚而緊湊的信息來打動選民。

反對黨欠缺一個共同的舞台,是中產階級選民繼續支持人民行動黨的原因。他們投票的動機是追求穩定和持續性。反對黨不能攜手合作,是人民行動黨可以不斷獲勝的原因。新加坡人之所以投給人民行動黨,不是對該黨有感情,而是沒有看到可能的取代者。新加坡的反對黨太多了。但這次工黨的表現亮眼,每個打出工黨旗號的候選人都能得到至少40%的選票。其他反對黨的一軍若能在工黨底下參選,或許可以得票更多。

《淡馬錫評論》今天這篇分析在結論時指出,在工黨奪得阿裕尼集選區後,新加坡的政治版圖已經改變了。工黨將能繼續吸引到一些有才幹的專業人士,而其他的反對黨若不跟工黨合作,就要面對被邊緣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