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難以取信外界的8成得票率,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獲得4連任,並強力鎮壓反對派。西方觀察家指這顯示「歐洲最後獨裁政權」在歐盟與俄國的拔河中,再度倒向東方,而這也和俄中競逐影響力有關。

上星期天的白俄羅斯總統大選演變為暴烈衝突。數萬名群眾走上首都明斯克街頭抗議政府作票。政府建築物遭到攻擊,或據稱為政府故意安排的鬧事者所為。數百人被捕,包括九名反對派候選人中的7人,其中1位還是被打到昏迷後,又被從醫院拖走。

許多西方媒體引用民調說,魯卡申柯的選前支持率在3到4成之間,雖不能一舉獲勝,也穩能在第二輪投票勝出,但他顯然無心等待。

美國和歐盟同聲譴責白俄羅斯當局的暴力鎮壓,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也指大選過程有瑕疵,相對照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則說選舉是白俄羅斯的內政,中國更表示「尊重白俄羅斯人民的選擇」。

才不過1個月前,魯卡申柯還對西方展現合作的態度。德國和波蘭兩國外交部長一同訪問白俄,以經貿援助與合作等誘因,勸說明斯克方面改善人權及確保選舉公平。

自2008年,歐洲對白俄的政策由孤立轉變為交往,希望白俄能走向民主並親西方。與此同時,明斯克則和傳統上的莫斯科老大哥關係出現裂痕,今年中,兩俄為能源交易問題爆發爭執,動用國營媒體互罵。

然而,就在這個月初,魯卡申柯在克里姆林宮跟梅德韋傑夫握手言歡。雙方協議,俄國取消輸往白俄原油的出口稅,白俄則把它所煉製外銷油品的出口稅回饋俄方,據估計這可為白俄一年省下40億美元。緊接著,兩俄加上哈薩克初步協議建立共同市場。

分析家認為,魯卡申柯大選前在東方的外交進展,導致他可以不顧西方,在大選時蠻幹。《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自莫斯科的一篇報導說,魯卡申柯再一次成功地打俄國牌對付西方。《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丹普希(Judy Dempsey)所撰的分析文章則指出,魯卡申柯選後的重手鎮壓出乎歐盟意料。

至於兩俄為何會在選前修好,丹普希引述波蘭學者斯莫拉爾(Eugeniusz Smolar)指出,這和中國有關:白俄原本和俄羅斯保持一定距離,從委內瑞拉和中國另尋能源和經貿的支持,但隨著中國對白俄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俄羅斯警覺了,決定積極介入。

另也有分析家指出,白俄內部的權力鬥爭可能也促成了強力鎮壓,因為強硬派擔心國家若傾向歐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

紐時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歐洲對白俄羅斯的交往政策遭受打擊」,但文章同時指出,若回到制裁或孤立的老路,白俄的人民將受害更深。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專欄作者艾柏班(Anne Applebaum)也悲觀地寫道,魯卡申柯在東西方之間作出了選擇;相較於俄國挾龐大能源利益,歐盟沒有什麼紅蘿蔔可以提供給這位獨裁者。

艾柏班身為波蘭外長夫人,而波蘭向來是最積極鼓吹跟跟白俄羅斯交往的歐盟國家之一。這似乎令人倍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