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今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辦,由於去年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無法達成因應氣候變化的協議,讓第15次的締約方會議徒留苦澀滋味,以及多數與會代表的挫折與投訴,讓這次會議更受國際矚目。

隱藏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內部的是,多國政府現正在協商討論,以協商或多數決的方式,進行改變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同意方式。因此第16次的締約方大會,對坎昆大會有一定程度的壓力存在,政府黨派會盡可能商定討論,預期將會是成功的會議,並讓與會代表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結果來帶回家。

墨西哥身為東道主,將會運用全部力量和所有資源,遊說或運用較強烈的談判策略,好讓坎昆會議達成協議,並讓墨西哥以及墨西哥總統對於該項成就感到驕傲,一舉提昇在國際世界上的地位與聲望。

除了出現在政府代表身上的壓力外,也出現在包括非政府組織、觀察員、各締約方、政府部長等,如果最後需要達成協議,各代表會盡量展現出靈活性;因為協議失敗將會危害整個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並造成資金挹注或轉移的問題(主要來自西方已發展國家,向發展中國家以及第三世界援助資金),延遲實施方案,甚至有可能被切斷資金。

所以,這次墨西哥政府和許多政府代表在發言時都提到「坎昆必須提供」,或者「我們無法承受另一場失敗」之類的嚴厲言詞,因此,之後幾天的全體會議(所有國家政府和觀察員都會出席),已出現激烈爭論,以及為了達成協議需要改變規則的聲音。

全體會議的會談裡,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其他幾個國家提出建議,認為要改變規則,甚至改成多數決;投票會由政府締約方進行,並會通過少數服從多數,不一定是過半數,而有可能是2/3決或3/4決。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變化,在過去的氣候變化框架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一直是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達成目的,而這意味著該協議文本必須由各國家同意通過,如果有一國聲明反對,協議文本可以不被批准;所以很明顯地這個建議不會被所有國家接受,例如印度及其他國家,而協議將會以多數決達成結論。

第16屆締約方會議主席Patricia Espinosa(墨西哥外長),已經決定審議這項建議,並會諮詢談判代表和其他締約國的政府高級官員,她表示,結論會在週五出爐。這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結果,而且值得關注的是,它是如何被決定的。「多數決」會更容易達到協議,共識決意味達成協議將困難許多,甚至不可能達成協議,小型或貧窮發展中國家,有可能推動多數決。

然而,一些富裕的西方國家可能會反對這項建議,並將堅持共識決,因為他們不想要一個綁住他們的協議,任何氣候變化協議都意味著有更多的限制,例如:要求資金援助貧窮國家、限制碳排量、工業開發限制等,從而影響該國的經濟增長,與減低該國從第三世界獲取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