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的回憶錄《決策點》(Decision Points)將在今天正式出版,一些內容已經先行在各大媒體中揭露。名人撰寫回憶錄,難免會為自己辯護,小布希也不例外。然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講座教授,同時也擔任《外交政策》雜誌特約編輯的華爾特(Stephan M. Walt)卻以「錯謬點」(Delusion Points)為題撰文批判,他的副標題則是:<不要陷入懷舊的心態,小布希的外交真的就是那麼糟糕>。

華爾特教授開宗明義說,小布希發表回憶錄的這個時間點,正是美國外交看似黯淡的時刻:在阿富汗駐軍比小布希時代多、關塔那摩灣羈押中心還沒關閉、對伊朗的工作已經失敗、許多美軍從伊拉克撤回。有人或許會問:小布希真的有那麼糟嗎?兩年前還很熱衷修理小布希的媒體人和分析家,開始出現這樣的懷舊心態。

華爾特說,別信這本回憶錄!小布希真的是個很糟糕的總統--而歐巴馬追隨小布希的腳步,並不足以用來衡量小布希的智慧,而應該看做是一種警告:看他把美國拖到多麼深的谷底,以及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團體迷思有多嚴重。

小布希的回憶錄《決策點》共有14章,每一章都圍繞著小布希成年後所做的決定。為了尊敬這位剛出版回憶錄的前總統,華爾特特別將小布希所做的14道決策加以分析。

1.對錢尼言聽計從:2000年,小布希請錢尼(Dick Cheney)替他尋找合適的副總統候選人。錢尼極度自信,排擠掉其他人選,提名自己,而小布希竟然也答應了。這是一連串錯誤的開始。錢尼將新保守主義的計畫塞給美國的外交機器,急著要他們實踐。911恐怖攻擊給了他們最好的機會。

新保守陣營的核心人物派克(George Packer)後來告訴《紐約時報》,如果小布希讓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和貝克(Jim Baker)替他挑選一群人到政府中來幫忙,結果將大不相同。

2.歹徒心態:小布希在他剛上任的第一年內,正式撤簽國際刑事法庭的創立公約。此舉不但沒有必要,也激怒了北約盟邦。但小布希政府仍不滿足,還威脅其他較小的盟邦如果不跟進的話,將要扣留對他們的外援。此舉進一步使這些國家與美國疏離。從一開始,小布希就對其他國家的意見不感興趣,急著在世界上炫耀美國的實力。

3.不理會京都議定書:小布希並不承認全球暖化問題有待解決,卻很明白地拒絕這類條約的理念。他的白宮發言人佛萊舍說:「這不符合美國經濟的最佳利益。」這些發言使美國蒙上短視和冷酷的形象。拜小布希所賜,全球暖化這個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長達8年毫無進展。

4.忽視賓拉登的威脅:直到911攻擊爆發,小布希和他的團隊都忽視恐怖主義的威脅。國家安全顧問萊斯(Condoleezza Rice)當時還將負責反恐任務的官員克拉克(Richard Clarke)降等;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茲(Paul Wolfowitz)還批評克拉克太抬舉賓拉登。更嚴重的是,情報單位呈報2001年夏天會有恐怖攻擊的示警沒有被留意。

5.災難修辭部之一:「全球反恐戰爭」。小布希本可直接向基地組織(al Qaeda)和其盟友宣戰;他卻選擇向恐怖主義這個觀念宣戰,這個決策讓美國在世界各地中可以找到幫手,卻不一定站在對的一方。這同時也誤導美國人,使他們誤以為恐怖主義是軍事問題,而不知道反恐必須要透過耐心的情報工作、國內安全措施,以及與具有同樣態度的外國政府默默合作才有可能收到功效的。

6.不人道的酷刑:911之後,小布希政府開始授權美軍採取一些只有軍事獨裁者才會使用的手段,包含使用酷刑、暫停適用人身保護令、秘密地引渡恐怖份子嫌疑人、暗殺、未經審判就將人羈押在關塔那摩灣和其他海外地點。美國想要扭轉因此玷汙的形象,恐怕要好幾十年的工夫。

7.災難修辭部之二:「邪惡軸心」。911之後,美國意外地得到伊朗的協助。德黑蘭與基地組織並非盟友,更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死敵。伊朗提供美國必要的情報和外交合作,使美國可以擊敗塔利班並扶持新政權。

但小布希卻以怨報德,將伊朗與伊拉克和北韓並列為「邪惡軸心」。此舉讓美國跟伊朗難以改善關係。

8.伊拉克:所謂的大型毀滅武器,根本並不存在;海珊和賓拉登之間的勾結,也不是事實。伍佛維茲說這場戰爭是划算的,卻花掉美金1兆多元。4千名美軍和10萬名伊拉克平民因此喪生、數百萬伊拉克難民流離失所。結果,伊朗竄起,中東的國際均勢失去平衡。更令人訝異的是,小布希這位前總統卻直到今天都對自己的決策沒有一點遺憾之意!

9.再度冷落伊朗:美軍在2003年4月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之後,伊朗請瑞士居中傳遞訊息給華府,說伊朗願意停止支持什葉派武裝團體真主黨(Hezbollah),並希望美國能幫助他發展核能。這道提議是經過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教長(Ayatollah Ali Khamenei)等人同意的。結果小布希政府拒絕了。不但如此,據報導錢尼和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還訓斥了瑞士大使一頓。

結果,美國與伊朗的關係每下愈況。當時如果有不同的回應,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我們不得而知。

10.破壞中東和平:小布希就任後,把以巴關係視為不急之務。很多人都警告他,如果放任不管,問題會更加嚴重。911之後,他是有簡單地要求以色列在佔領區稍加節制。但他很快就受到以色列遊說團的壓力,他們成功地說服小布希:美國跟以色列是合作對抗恐怖主義的夥伴,他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要聽以色列的。

在小布希後來的任期中,美國的中東外交是不斷的虛張聲勢。以色列不斷開拓屯墾區,華府的反應只是聊表抱怨兩聲。小布希完全拒絕和巴勒斯坦的領袖阿拉法特有任何關連,對繼阿拉法特之後領導巴勒斯坦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更幾乎沒有任何支持。

更糟的是,小布希同意以色列在2006年空襲黎巴嫩來對付真主黨。他沒有提供以色列更好的策略,卻一直到事實證明此舉除了重創黎巴嫩之外根本毫無實益時,還給對方堅定的外交支持。美國為了讓以色列「完成任務」,甚至拖延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結果,除了讓戰爭拉長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以色列人也因此死傷更慘重。

11.卡崔納颶風:內政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外交。小布希政府在卡崔納颶風的善後工作上,就讓外國觀察家看做是美國實力衰弱的象徵。美國的手忙腳亂,讓世界各國懷疑,如果美國連自己的公民都照顧不好,怎麼還能侈言要在遙遠的國度幫助其他國家?

12.只有在自己贏的時候才講民主:當美軍在伊拉克找不到大量毀滅性武器後,小布希試圖以在中東推廣民主,來合理化自己的侵略行為。他在2006年要巴勒斯坦政府舉行國會選舉;但哈瑪斯(Hamas)這一派贏了,他卻拒絕接受這個結果。白宮試圖煽動法塔赫(Fatah)起來政變,結果事與願違:哈瑪斯控制了迦薩,巴勒斯坦嚴重分裂。

13.如何執行核不擴散:小布希很擔心核子擴散問題,但他卻很不智地鼓勵了核子擴散。他完全拒絕與可能發展核武的國家對話,結果讓北韓和伊朗更堅定地想要發展核武。北韓在2003年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並且在2006年進行第一次的核子試爆。至於伊朗是否有發展核武,則沒有明確的證據,但該國確實致力於發展核能技術,已經接近隨時可以發展核武的關鍵點。印度拒絕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也不願意讓外界檢視該國的核子武器,卻反而得到小布希政府慷慨的核能合作協定。

14.全世界都聽到的著陸聲:小布希政府一邊減稅,一邊打所費不貲的戰爭,結果留下快要破記錄的赤字和巨額的外債。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金融政策所導致的房地產泡沫,終於在2008年破滅。結果讓上兆美元的資金和數百萬的工作機會憑空消失,後續發展對美國往後的經濟榮景都會有所影響。

儘管這場災難不能全怪小布希,但這事發生在他任內,而他的政策也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一國的國際影響力有賴於該國的經濟實力,這場經濟危機可能是小布希的政治遺產中,影響最長久的一個。

華爾特教授說,除了以上14點,還有太多可以檢討的。他在結論時指出,小布希如果沒有從政可能更好。迄今為止,歐巴馬的善後工作可能讓人感到失望,但實在沒有必要懷念一個造成這麼多問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