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古屋舉行的第10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將討論2020年和2050年對於如何停止生物多樣性損失的新目標,不過目前新一輪的討論因為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財政支出理念不同,而暫時碰到了阻礙。

會議以國家政府代表的公約締約國為主要發言人,直接進入討論條文協商或妥協,譬如加上某些文字,多增加某科技研究計畫,或反對某國家代表的發言意見。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獲取如植物與微生物等遺傳資源物種,討論各國如何公平分享這個權利。

會議中歐盟與挪威針對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提出如指定15%海洋區域為受保護海洋物種等意見;不過工作小組中對於設置2010年後的目標,中國則表示由於有限資金,因此提出建議限制保護區大小到最多6%;非洲國家則認為,保護區大小應介於5至6個百分點。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執行秘書艾哈邁德(Ahmed Djoghlaf)表示理解各國的分歧意見,並稱這是正常的利益相關者的大聚會,但相信最終大家會有協議。

目前參與國正在討論20點戰略計畫細節,在未來10年內,盡量減少對脆弱生態系統如珊瑚礁的壓力、減少污染、設置數字目標來保護土地和海洋區域。

非營利團體能否進入會議當中,視會議主席如何主持或要給予什麼限制,有的小組會議可以讓國際原住民團體進入發言討論,有的小組會議則要至少一位國家代表支持才可以發言討論,有的會議則只讓長期參與生物多樣性會議的跨國際原住民團體進入發言。

會外發表會的原住民傳統知識與氣候變化發表會。圖片:潘紀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