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經濟時報》今日刊出一篇文章,質疑中國沒有完整的經濟。鋼鐵、硫酸、汽車零件和零售是當今各國的經濟指標。中國在前兩項表現很強,但在汽車零件和零售業上,難以競爭者一較長短。在其他要素欠缺的情況下,中國的內需難以成長,因此在零售業上無法與競爭者匹敵。

這篇報導質疑,為什麼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會封鎖谷歌(Google)和臉書(Facebook)?為什麼每一個統計學家都會抗議,中國所提交的經濟、製造和社會發展的數據老是造假,並且總會被扭曲?為什麼我們會聽到中國工廠的工人被禁止上廁所一類的故事?為什麼中國的軍方像流氓一樣?為什麼中國的飯店服務人員不會講英文,連南京機場的工作人員也不會?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與印度的差別在於決策者。中國製造業的廠房設計、工作流程乃至原料分配等決策,掌握在少數高層手中。相較之下,印度人在做決策方面就顯得高度無效率,並且每次都搞得一團亂。儘管如此,印度人會從失敗中學習。

印度沒有在嬰兒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也不會在樂高玩具上漆上含鉛的塗料。索羅斯(George Soros)便曾稱道印度的內需市場,是中國所不及的。

中國的內需成長相當緩慢,當局也不太在乎。他們對天安門民運的鎮壓,以及對相關訊息的封鎖,在在顯示,這個國家不是一個完全的經濟體。

從社會的角度來講,眾多的勞工從鄉村大老遠地前往南京和上海謀職,顯示出這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都是有失均衡的。中國正悄悄地逐漸接近內戰邊緣。

北京的大官們相信,只要快速地派軍隊去撲滅動亂,問題就能即時化解。這種思維在斯巴達等社會中是很常見的。但結果會如何,時間會證明一切。

索羅斯曾在接受《經濟時報》專訪時表示:「經濟發展得很好的國家不是只有中國,印度也不錯。事實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若能更快,也符合世人的期待。中國人願意接受個人自由被限制,來換取國家的經濟成長固然有其正面作用;但我並不認為世上其他的人願意犧牲他們個人的自由,來換取中國人的經濟成長。印度比中國更穩定,因為印度是奠基在內需的成長,而中國的內需還有待成長。因此,印度的競爭力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