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照自己的形象,徹底重塑世上眾多媒體」,而這只是它全球媒體戰略的一環,其主要目的又包括打壓台灣,一份新出爐媒體觀察報告如是說。

國際媒體援助中心(CIMA)是美國非營利機構全國民主基金會(NED)贊助的一項計畫,它在上週出版一份報告,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企圖影響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媒體」。

報告說,中國在這些開發中區域的媒體政策有兩大目標,第一是確保中國在當地的正面形象,尤其著重讓媒體報導攸關中國商業拓展的各種計畫;第二則是加強宣傳一中政策、促使仍然和台灣有邦交的國家轉向中國。

報告提到,在幾年前賴比瑞亞和尚比亞從原承認台灣轉向中國的過程中,中國都提供了大量貸款協助這兩個非洲國家的國營電台增建發射器,並影響電台的言論立場。

報告說,中國正強力輸出和西方相反的媒體典範:媒體的主要功能不再是監督政府,而是維護政府的利益,決定報導或不報導什麼。在此方針下,中國協助了許多威權政權加強控制國內媒體,就如同它自己所為。

中國的媒體滲透在東南亞最為深入,非洲和拉丁美洲則是較新的戰場。中國推動其全球媒體政策的方式,包括:中國政府直接對外國國營媒體提供援助,例如裝設無線廣播發射器和資助衛星;提供內容或技術;簽訂新聞共享的備忘錄,這在東南亞尤多。

中國也積極提供記者訓練課程及招待外國記者參訪中國;同時,中國投入可能多達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把自己的媒體如新華社和國營電視台推上世界舞台。

上述做法,西方國家自然已行之有年。這份報告主要在於提醒,中國大手筆推行和西方相反的立場,值得西方重視。

這種顯然會被中國視為「反華論調」的警戒最近無獨有偶。《新聞周刊》(Newsweek)在9月初也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新華社的品質、形象、競爭力、影響力都在提升,可能改寫新聞這一行的未來。

報導說,新華社做的是新一代的宣傳。在以往,重點是壓制新聞,現在則是「用自己的資訊來淹沒市場」。即使關於中國政權核心利益的事,新華社仍十分八股,然而,在許多國際新聞上,挾龐大資源的新華社已成為非西方世界媒體的重要新聞提供者。

新華社的最大優勢就是財力。這篇報導指出,當西方的大媒體多面臨收入銳減,中國國家通訊社最不必擔心的就是錢,它的新聞產品自然可以用較低價競爭。

至於新聞立場,中國自詡代表開發中國家利益,對抗西方霸權,這在廣大的開發中世界頗受歡迎。同時,報導指出,即使新華社有偏見,但在各種意識型態紛陳的當今新聞市場上,對許多人來說,新華社也不過就像半島電視台(Al-Jazeera)、美國的福克斯新聞(Fox News)、MSNBC那樣,是一個選項罷了,未必特別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