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向國際宣示將不再扮演「麻煩製造者」;然而國際社會卻認為台灣政府的親中行為,使亞太安全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稍早前造訪亞太地區15個不同城市,與各國官員及意見領袖諮商後,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太論壇」提出一篇報告,結論中指出:各國人士私底下告訴他,台灣在其政府的默許下,有意識地被吸引到中國的軌道,將會使美國更難向日本、澳大利亞和其他的盟邦確保,美國於中國崛起時仍然扮演長駐於亞太地區的強權。

沙特的報告提到,美國的許多盟邦都想要知道亞洲新秩序的內涵,以及自己的國家要怎樣在這個新秩序中得到最大的利益。由於這個秩序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底定,美國將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保證,穩定這個地區,並且避免爭端與衝突。

國際關係暨安全網於昨日登出了這份報告。

沙特的報告中指出,各國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要想成為亞洲的領袖還有很長的路必須要走。中國要使她的鄰邦確信她已經徹底改頭換面,不再是冷戰開始以後的40年在亞洲地區做出各種負面行為的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報告指出,中國在這個區域中,不時採取脅迫與恐嚇,使鄰邦回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中國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使她在面對領土、經濟與其他紛爭時,難以與同樣深具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鄰邦達成妥協。中國宣稱要採取雙贏的外交政策,但在亞太地區,中國對那些於己沒有直接利益的事情卻鮮少關心。

沙特說,亞洲鄰邦對中國的建軍以及長程的企圖疑慮甚深,因此他們一方面藉由經濟與其他交易手段,試圖從正在崛起的中國那邊獲取利益,一方面卻積極參與各種應變計畫。他們各自整軍,並且致力於將中國綁在一些區域組織之中,並鼓勵美國要持續與他們密切互動。美國被賦予提供公共財的角色。事實上,想要發展就必須有穩定,但亞洲國家彼此之間互信不足,因此他們必須倚賴美國的軍事承諾,儘管代價又貴又有風險。

沙特認為,這些亞洲國家政府明白,亞洲任何一個國家或聯盟都無法替代美國的角色。他們也明白,他們的出口商品,直接或間接都要賣到亞洲以外的地區,而美國每年接納數兆美元的亞洲商品,承擔的貿易赤字是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都不願意接手的。

中國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力不斷成長,使亞洲各國惴惴不安。中國整軍備戰,已經使世人嚴重懷疑,一旦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有能力馳援。中國阻卻美國接近的努力,事實上也可能造成美國沒有能力保護中國勢力範圍內的在亞洲國家。

因此,亞洲國家正在密切注意美國要如何制衡中國的單邊主義,同時又能避免嚴重的衝突。他們也正在仔細觀察美國是否能妥善地維繫其軍事上的領袖地位,並且為亞洲國家提供開放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