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今年6月由行政院文建會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的牽水狀祭典,19日在蚶仔寮萬善爺祠盛大登場。這項紀念1845年雲林縣口湖沿海遭遇巨大海嘯,數千居民罹難,後代以牽水狀超渡亡魂的祭典,已經成為全台灣最具特色及意義的民俗活動,對於先人的艱難歷史,留下活生生見證。

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和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今年同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每年農曆6月7日到9日(今年陽曆為7月18到20日)為期三天的牽水狀,吸引上萬鄉民前來祭悼祈福。18日先由下寮仔萬善爺廟挑飯擔祭祖靈揭序,蚶仔寮也在白天舉行放水燈儀式,昨天祭典盛大登場並圓滿落幕。

圓筒形牽水狀的壯觀擺設,在蚶仔寮萬善爺祠廣場及金湖路旁都可看到,從上午的起狀,到下午的牽狀、倒狀和燒狀,祭典中民眾用手摸狀,象徵旋轉牽引亡魂,將牽水狀文化祭熱潮帶到最高點。今年祭典在新建萬善寶塔進行,由雲林縣副縣長林源泉主祭並率各界與民眾上香,祈求國泰民安、縣政昌隆,儀式簡單隆重。

165年前的清朝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7日、8日,口湖沿海遭遇大海嘯,淹沒金湖沿海地區等9個村落,造成數萬先民罹難,就像風災滅村般悽慘,是台灣史上最大水難。據官方估計,死者約2千多人,但據當時口湖鄉民估計,僅口湖鄉死難者就達3千多人,加上其他鄉里,因此估約共死亡7千人。由於清廷為了安撫災情,特別敕封「萬善同歸」匾額,民間盛傳,為了湊足一萬人,以致不久當地又遭遇瘟疫等災情,又死了3千人,剛好湊足整數。

後代每年舉辦牽水狀祭典超渡亡魂,在金湖(新港)萬善爺廟、金湖舊港(舊稱下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爺祠、下寮仔萬善爺廟等3地同步祭祀。

牽水狀文化祭分為3部曲,由下寮仔挑飯擔祭祖靈揭開序幕,當地有萬善聖駕神位、萬善同歸墓碑、萬人塚等史蹟。接著在蚶仔寮、金湖放水燈,引領水中亡魂接受超渡,蚶仔寮有大丘墳、開基祠堂、金湖有勇救8童戰水英雄塑像等史蹟。

文建會昨天在金湖萬善爺廟,頒發國家重要民俗活動證書,晚間金湖還有流水宴,各地鄉親湧進,比農曆春節還熱鬧,為牽水狀文化祭劃上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