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關係學界當中,民主和平論被許多學者視為最接近社會科學鐵律的一個理論,當許多理論只能用來解釋某些國際社會的現象時,民主和平論似乎難以找到例外的案例,且若將「民主」與「戰爭」的定義訂得較嚴格的話,民主和平論似乎無懈可擊。簡單的說,這個理論想說的是,民主國家不會與民主國家發生戰爭,但是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間是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為什麼說這個理論很接近鐵律呢?因為擁護這個理論的學者認為,在他們所定義的「民主」與「戰爭」之下,的確沒有兩個民主國家發生過戰爭。若這條社會科學的鐵律成立,那麼,若要避免衝突的發生,就應該透過推動舉世民主化,以成就出和平的世界。這個觀點深深影響美國政府,例如柯林頓總統在1994年的國情諮文就提到:「美國若要確保自身安全,並建立持續的和平,則推動世界各地民主化的進展是最終的與最佳的策略。」
 
為什麼民主國家間不會發動戰爭呢?其中有三種重要的說法。首先,民主背後是由「自由主義」的思想所建構,認為人皆生而平等,每個人享有生存與追求物質利益的權利,並且以不侵害他人自由為基礎。在每個人追求利益的過程中,這些追求私立與避免衝突的概念加總後,可以帶來整體和諧的利益。因此自由主義認為和平地避免衝突能夠獲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不喜歡發動戰爭。
 
第二,信奉自由主義的民主政府被認為是合理的(reasonable)、可以預測的(predictable)與值得信任的(trustworthy),這些國家的人民認為發動戰爭的成本很高,且恐危及國家安全,這對信奉自由主義而追求私利的公民來說是不好的對外政策。在這樣的社會當中,推動戰爭的氛圍難以產生。民主國家在其他人眼中是值得信賴的,特別是對共同信奉自由主義的國家而言,也因此他們對自由民主國家的態度更為友善,不願意與對方發動衝突或戰爭。
 
第三、信奉自由主義的民主政府能夠抑制好戰的政策。在表達意見的自由、選舉制度、政府單位間的制衡、與自由的媒體監督之下,人民希望在和平的環境中追求利益的想法能夠充分地被表達,並且能有效地在政府決策過程中,形成避免衝突的外交政策。特別是當其他國家是民主國家時,人民對他國的認知也是願意追求和平的。因此,牽涉兩個民主國家對彼此的外交政策時,對彼此的好感,能夠透過民主機制反應出來,從而避免戰爭的發生。
 
若這條鐵律成立的話,目前台灣與中國是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第一、雖然台灣人普遍擁有自由主義思想,追求個人利益的心態遠超過對發動戰爭的渴求,這從大多數台灣人民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態度可看出,其中就是希望能夠避免因走向極端而引發戰爭。但是中國政府與民間社會有多少自由主義的靈魂難以測知,且政府時常發動民族主義攻勢對台灣、西藏、新疆,甚至日本、韓國採取好鬥的對外政策。對中國而言,以戰爭滿足中國民族主義的心態可能超過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換句話說,取得具爭議性的領地的企圖,可能凌駕於在和平中追求個人私利的自由主義精神,讓戰爭發生的可能性上升。
 
此外,中國共產黨的統治被視為是難以預測且不值得信任的政體,因為獨裁者的決策過程無法受到人民的監督,即便民間普遍信奉愛好和平的自由主義,但自由主義的民意難以打入中南海的決策圈。再者,政府改變政策需要考量的因素較民主體制少,制度的阻力也較輕,讓朝令夕改發生的可能性大於制衡力道強的民主政府。
 
因此,當台灣被幾百顆飛彈瞄準時,應該思考自由主義的和平觀點,以及所推導出的悲觀場景如何對兩岸關係產生意義。即便台灣人一相情願地信任中國的兩岸政策,但民主和平論中的和平因子,尚未注入中國社會,當然更難以進入決策核心,尤其是當北京認為台灣的自由主義不可能塑造出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時,中國更可以肆無忌憚地打台灣的主意,這也是台灣的舵手必須認知到的現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