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日前發布報告指出,中共解放軍已具備「在數小時內」對台發動攻擊或封鎖的能力,且無需大規模後勤動員即可成軍。這不再是未來推演,而是對當下情勢的嚴峻警告。當預警時間被壓縮到僅剩「數小時」,台灣社會對戰爭的理解也該從「是否可能發生」,轉變為「我們準備得夠不夠」。

        報告同時指出,解放軍今年截至十月已擾台逾三千次,年增三成以上,顯示中共對台施壓已邁入常態化階段;然而更具威脅性的,是那些未被雷達捕捉的攻勢—包括網路入侵、假訊息滲透、對海底電纜的破壞、針對台灣社會信心的心理戰。戰爭不必等到第一聲炮響,它早已潛伏在每一則模糊視聽的訊息之中,瓦解民心,是中共混合戰策略的核心目標。

        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內部仍存在一種天真的論調,認為只要不挑釁,就能避免戰爭;他們視強化防衛為升高衝突的誘因,卻忽略中共早已在軍事演訓與政治文件中,明確列出「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與作戰計畫。低估對手的決心與能力,不會換來和平,只會讓我們措手不及。

        這場攻防的核心,不再只是軍事硬體的競爭,而是整體社會韌性的比拚,當預警時間已進入倒數計時,台灣需要的,是全民認知的轉變與制度層面的動員。包括:讓義務役訓練真正對接現代戰場所需、擴大民防系統訓練規模、建立資訊戰防護網與媒體識讀教育體系、強化災防與能源基礎設施的抗壓能力。這些不是「準戰爭」的誇飾語,而是民主社會在維持和平時必須具備的基本工事。

        自由不是僥倖,更不是等待對方手下留情的結果,唯有社會整體共同備戰、認知同步、制度到位,才能將「數小時內」的警告轉化為中共不敢輕舉妄動的關鍵門檻。這不只是國防部的責任,更是全體台灣人對自己家園的集體承諾。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