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荒謬的「安全」大旗與被消失的權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竟能讓中國境內近五十萬張赴日機票在一夕間「被消失」。這場發生於2025年深秋的旅遊禁令,表面上是北京對東京外交路線的強烈抗議,實則是一場國家機器對自家公民權益的粗暴踐踏。中國外交部與文旅部聯手,加上新疆警方拍攝短影音恫嚇民眾,將治安良好的日本描繪成詐騙橫行、危及性命的蠻荒之地。甚至連已出海的郵輪都能在海上接到指令調頭折返,數千名遊客連岸都沒上就被迫回家。這種視合約如廢紙、視人民如棋子的行徑,再次突顯了極權體制下,民眾的財產權與遷徙自由不過是統治者隨時可以收回的恩賜。
(二)恐懼營銷背後的統治焦慮
深入剖析此波操作,中共當局的手段已從過去的煽動民族主義,進化為系統性的「恐懼營銷」與「行政阻斷」。新疆警方影片中所謂「與其去日本渡劫,不如留在國內吃串」的論述,荒謬至極卻也充滿政治算計。一個以高壓監控聞名的地區警方,竟高調警告民眾切勿前往法治成熟的民主國家,此種強烈的諷刺感,恰恰暴露了中共當局的深層焦慮。他們恐懼的並非國民在日本遭遇危險,而是恐懼國民在自由世界親身體驗到與牆內宣傳截然不同的真實。透過強制退票與邊境管控,中共正試圖將其人民圈禁在一個由謊言編織的資訊繭房中,利用封閉來維持政權的安全感,並將龐大的內需消費力強行鎖在國內,以填補日益空虛的經濟黑洞。
(三)自絕於文明世界的沈重代價
北京當局以為這是一次成功的「以經逼政」,殊不知此舉實為自毀長城。當航空公司可以「公共安全」為由,隨意取消遠至2026年的航班,誰還敢信任中國的商業契約?當觀光旅遊隨時可能因為領導人的一時不悅而中斷,哪個國家還願意將經濟命脈寄託於中國市場?這種將民間交流武器化的做法,雖能逞一時之快,卻正一步步切斷中國與文明世界的聯繫。長此以往,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我孤立,其人民也將在官方編造的仇恨敘事中,逐漸喪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我們必須嚴正指出,一個必須靠謊言與禁足令來阻止人民出國的政府,不僅缺乏自信,更已站在了人類自由價值的對立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