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回家」成為被防範的風險
近期,中國農業農村部一紙「防止形成規模性返鄉滯鄉」的指令,在經濟寒冬中顯得格外刺耳。在一般文明國家的認知裡,勞動者遭遇經濟不景氣,返鄉休養生息或尋求家庭庇護,乃是天經地義的人倫常情與生存本能。然而,在中共的治理語境下,這群締造中國三十年經濟奇蹟的農民工,竟在失去利用價值後,被視為需要「防止」與「阻絕」的負面指標。官方所謂的「兩穩一防」,表面上是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實則是用冰冷的行政手段,強行切斷底層人民的退路。這不僅是一個冷血的政策宣示,更是一戳即破的政治謊言,它赤裸裸地宣告,人民的苦難在政權顏面下必須隱形,連「回家」這卑微的權利,都必須服從於黨的維穩大局。
二、用完即棄的工具人與統計學騙局
深究此一政策背後的制度脈絡,我們看到的是中共城鄉二元體制對農民工的極致剝削。過去數十年,城市吸納了他們的青春與血汗,卻始終拒絕給予其與市民同等的戶籍福利與社會保障;如今經濟下行,城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體制非但不伸出援手,反而恐懼這些失業人口回流農村會戳破「全面脫貧」的虛假神話。蓋因若允許大規模返鄉並長期滯留,勢必造成農村貧困數據的飆升,直接打臉習近平的歷史政績。故而,當局寧可讓農民工在城市邊緣流浪,或在虛構的「鄉村工匠」名目下苟延殘喘,也不願承認經濟衰退的事實。這種將人命視為統計耗材、將民生問題轉化為政治攻防的作法,突顯了威權體制「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的權力傲慢與制度性腐敗。
三、恐懼人民的政權終將被人民唾棄
更為核心的癥結在於,中共對「規模性返鄉」的嚴防死守,折射出統治集團內心深處對社會動盪的極度恐慌。網際網路上的民間聲音一針見血地指出:「最危險的不是一個人憤怒,而是一群人突然意識到問題源於同一個制度。」中共深知,大量失業、憤怒且具備組織潛力的青壯年若在農村集結,極可能成為點燃社會變革的導火線。因此,從封城防疫到阻斷返鄉,其邏輯一脈相承,皆是將人民視為潛在的病毒或敵人進行空間管控。惟歷史殷鑑不遠,一個不讓人民在城市活下去、又不讓人民回鄉自救的政權,其所強求的「穩定」,不過是高壓鍋爆炸前的死寂。當國家機器將槍口對準了無助的歸鄉人,這個政權距離其法理崩潰的時刻,恐怕已不遠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