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Louise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Louise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中共閱兵盛典如潮 社會裂縫愈深

    2025.08.26 | 09:45

    一、從「楓橋經驗」到壓力鍋效應自2012年習近平掌權以來,「楓橋經驗」成為治理核心,高壓維穩、基層嚴控,公民社會與言論自由被限制。傳統「上訪」與合法訴求渠道被壓縮,民眾無法透過正常管道表達不滿,情緒只能累積在街頭與網絡。經濟下滑、地方債務高企、爛尾樓、貿易戰多重壓力交疊,社會如壓力鍋般爆發群體抗爭,河南環衛工人開著垃圾車堵政府大門,校園維權事件層出不窮,讓「人民當家作主」口號聽起來格外刺耳。二、基層民怨轉向體制核心中國人向來能忍,但忍耐也是有限度的。過去挫折歸咎於「不夠努力」的自責,如今卻愈來愈多人把矛頭直指體制。知名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調查數據揭示,中國民眾已不再相信「天道酬勤」,而是明白只有「人脈」與「出身」才能改變命運。四川江油的校園霸凌案就是典型案例:弱勢家庭的孩子遭欺凌,對上傳言是「官二代」的加害者。當父母跪倒在官員腳下,那個卑微而絕望的畫面透過手機屏幕傳遍全國,群眾的憤怒瞬間升級為政治怒火。抗議人群喊出的「共產黨下台」口號,不僅是對霸凌案的不滿,更是對整個不公體制的控訴。三、「江油事件」映照出深層裂縫四川江油市7月間發生未成年人霸凌案,受害者家庭弱勢,加害者疑為「官二代」,父母跪官員畫面經社媒迅速擴散,最終演變為大規模警民衝突。民眾高喊「共產黨下臺」、「習近平下臺」。政治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曾警醒:「最危險的時刻,是舊制度開始崩壞之時。」今天的中國正步入這個險境。當「江油事件」這樣的偶發衝突都能使抗爭矛頭直指中央體制,意味著政權的安全早已千瘡百孔。四、閱兵盛典與裂縫共舞然而,在社會矛盾四處爆裂之際,北京卻選擇盛大舉辦「九三閱兵」。德國評論員鄧聿文指出,中國試圖透過閱兵等大型政治活動重塑歷史話語,但無法掩蓋社會矛盾與民怨累積。盛典下是東莞工人因減薪罷工的疲憊身影,是許昌環衛工開車堵門的吶喊,是無數中產階級困在爛尾樓裡的無助。這種反差讓人想起古羅馬帝國衰落前,皇帝以角鬥場表演來轉移民怨;外媒《南華早報》亦報導,北京為閱兵封鎖交通、動員數萬人彩排,市民生活秩序受限,社交平台充斥「能不能放個假,好好看閱兵」的無奈呼聲,顯示民間對民生被忽視的焦慮和憤怒。閱兵或許能暫時營造一個強盛的幻象,但真正的中國,正陷在經濟停滯、民怨累積、矛盾失控的泥淖裡。當社會火山裂縫已經遍布大地,再多的軍旗飄揚、口號嘹亮,也無法阻止那場遲早到來的爆發。
  • 投書 中裔隱形豪門現身澳洲 威權特權的冰山一角

    2025.08.11 | 20:23

    豪車醉駕震驚雪梨7月下旬,澳洲雪梨東部富人區玫瑰灣深夜傳出巨響,一輛價值約140萬澳元的蒂芙尼藍勞斯萊斯迎頭撞上一輛賓士,造成對方司機骨盆破裂、脾臟出血、脊柱與多根肋骨斷裂,並被迫截除右髖與右腿。駕駛勞斯萊斯者為23歲華裔女子楊蘭蘭,拒絕酒測、全程沉默,最終以高額保釋金獲有條件釋放。媒體追查其背景卻發現,此人無社群帳號、無公司登記、無房產紀錄,堪稱「查無此人」。豪宅、勞斯萊斯、私人保鏢與名牌限量款,成為唯一能被目擊的存在。權貴資本的制度庇蔭觀此個案,其背後並非單一財富故事,而是威權體制長期孕育的特權資本。中國特權階層素來以資源壟斷與資訊封閉築基鋪路,財富來源往往寄生於國企壟斷、配額分贓與政商交易。當利益輸送累積至跨國層級,權貴後代便可輕易將資產轉移海外,隱匿於司法與輿論邊界之外。澳洲媒體稱此類年輕華裔富豪為「隱形人」,蓋因其行跡只在奢侈品專賣店與封閉社交圈出現,對當地社會而言如同透明,卻擁有不成比例的財力與行動自由。滲透風險與價值腐蝕此現象對臺灣尤具警示。當威權體制的資金與人脈滲入民主社會,其影響不僅止於房產與奢侈品市場,更可能滲透媒體、政界乃至社會輿論場。倘司法與金融監理缺乏透明,外資來源與受益人難以追溯,便為跨國洗錢、利益輸送與情報活動築路鋪橋。前者是單一案件的交通肇事,後者則是制度性風險的投影。國際上已有多起案例顯示,特權資本一旦與當地利益集團結合,便能繞過制度防線,對民主社會的廉潔與安全造成長期侵蝕。從富豪傳聞到體制之弊楊蘭蘭事件引發的真正疑問,不在於其是否來自所謂「官二代」、「紅二代」,而在於何以能在公開司法程序中維持高度隱身。此種對外隱匿、對內護航的模式,正是威權政體輸出影響力的縮影。當財富與權力跨境流動而無法有效監管,國界對窮人是藩籬,對權貴卻是敞門。臺灣若欲守住民主與法治,必須正視此類跨國特權資本的滲透管道,強化實質受益人揭露、資金來源審查與跨境執法合作。否則,今日澳洲的「隱形豪門」,明日或將在臺灣的街頭上演,屆時損傷的不僅是社會正義,還有國家安全的根基。
  • 投書 「樹拍易購」暴雷:揭中共經濟失序縮影

    2025.08.05 | 20:35

    在中國疫後經濟持續疲弱、失業率高漲、民間投資信心蕩然無存的背景下,山東「樹拍易購」,打著「數位經濟」、「鄉村振興」的旗號,吸引上萬名中國民眾投入資金,最終以無法出金暴雷收場。這場赤裸裸的多層次傳銷金融騙局,竟起因於該公司創辦人登上央視進行專訪,無異於是中共官方替「樹拍易購」背書,親手將投資人推入詐騙深淵,而當群情激憤的受害者前往總部抗議時,當局竟然出動武警強力鎮壓,以暴力對抗破產的吶喊,顯露中國內部經濟早已失序,只剩維穩政權。「樹拍易購」本質就是一場包裝精緻的老鼠會,透過所謂「樹木拍賣平台」吸引會員以投資名義繳納高額入會費,再鼓勵拉人頭擴張下線,靠金字塔式的資金運作維持表面繁榮。但如此明目張膽的「龐式騙局」,創辦人甚至允許登上央視財經頻道接受專訪,並能在中國各地高調推廣平台結合環保理念與數位轉型,對不特定投資人吸收資金,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中共監管機關的無能,還是默許的合謀?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中共當局對於「樹拍易購」的多層次傳銷詐騙,不但未能有效監管制止,當暴雷引發大規模抗議潮時,第一時間竟非追查責任、補償受害者,而是迅速調派武警進駐山東臨沂總部,以暴力手段驅散抗議人群。這種對待自家國民如敵寇的作法,顯見中國政權在面對社會風險時,依賴的是「維穩機器」維持表象和平,而不是尋求制度或政策面的調節。從P2P金融暴雷、恒大崩盤、地方債務危機,再到如今的「樹拍易購」事件,無不反映中國經濟體系深陷虛假繁榮的泥淖。當政府不再能以有效政策拯救實體經濟、吸納勞動力,就只能任由虛擬投資風潮漫天蔓延,以「數位中國」、「鄉村振興」、「國貨之光」等空泛口號掩飾泡沫,實際上是把整個社會推向更危險的投機狂潮。中國的經濟已經不是正在下行,而是失速崩潰,「樹拍易購」已非「偶發社會事件」,而是中共一整套失能制度的必然結果,另一具假繁榮下的破碎殘骸。當國家主流媒體替詐騙背書,金融監管機構視而不見,成千上萬投資人在政策幻象下失去積蓄與未來時,官方的態度竟是封鎖訊息、打壓抗議者,靠武警暴力掩蓋泡沫破裂真相,而非整頓金融秩序,終將在下一場更大的經濟崩潰中失去最後的權力基礎。
  • 投書 中國的數據黑幕:掩蓋民生真相,極權統治的遮羞布

    2025.06.02 | 13:30

    中國政府近年來透過「數據消失」手段築起輿論鐵幕,掩蓋經濟困境與民生危機。從青年失業率、火化人數到土地銷售與企業信心指數,曾經公開的官方數據如今如人間蒸發。《華爾街日報》2024年5月報導指出,北京當局刻意停更關鍵數據,目的無非是操控輿論、粉飾太平,掩飾經濟病灶。這種「遮蓋式治理」不僅凸顯中共統治的荒謬,更加深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國家統計局近年悄然停發城市失業率、失業保險申請人數,甚至連醬油產量與火化數據也不再更新。面對民眾質疑,官方只回應:「相關部門不再分享該資訊。」這種模糊處理正發生在中美貿易戰與房市崩盤的敏感期,企業倒閉、債務危機不斷堆疊,卻因缺乏數據,外界無從掌握全貌。一個連失業率都不敢公布的政府,如何讓人民相信經濟「穩定」?其實,中國數據造假早有前例。已故前總理李克強早在2007年就坦承地方GDP數據不可信,並改以耗電量、貨運量作為經濟參考。如今,學者與投資人被迫轉向夜間燈光、票房、水泥產量等替代指標,試圖拼湊出經濟真相,反映出中共對資訊透明的背棄。更令人憂慮的是,數據的消失背後,是對講真話者的打壓。2023年12月,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華府一場論壇中坦言,中國GDP增幅可能僅2%,且真實數據難以得知。這番發言立刻觸怒高層,高善文遭調查處分,並失去公開發言權。同月,中國證券業協會警告券商,要求經濟學者「扮演正面角色」,以維穩投資信心。此舉形同將言論自由踩在腳下,扼殺專業與良知。2023年,中國青年失業率飆至21.3%,北大學者估算實際可能高達46.5%。當局面對壓力,竟以「重新評估計算方法」為由停發相關數據。五個月後重新公布的新數字為14.9%,卻排除在校大學生6200萬人,嚴重違背國際統計慣例。這種「刪去法」掩蓋年輕人就業困境,只為塑造政權穩定的假象。中共以隱瞞數據取代解決問題,從停發外資流動與股市投資人數等數據,到壓制異議言論,無不反映其極權治理的脆弱。這種做法無助於緩解債務、房市崩潰與青年失業等結構性難題,反而惡化資源錯置、政策誤判與社會不滿。最終,這種治理邏輯犧牲的是百姓福祉。資訊封鎖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阻礙危機預警與政策檢討。當真相被壓制,人民只能在謊言與謎霧中掙扎,社會裂痕日益擴大,政權穩定形同空談。真相終將反撲數據的粉飾與言論的箝制,換來的僅是短暫的穩定幻象。當一個政權需靠隱藏失業率、懲罰吹哨者來維繫形象,其根基早已搖搖欲墜。真相如烈焰,終將燒穿遮羞布。中國人民需要的,是面對問題、尊重事實的政府,而非活在數據謊言中的政權。 
  • 投書 加強黨性修養,做合格的共產黨員?中共貪官撈錢的三階腐敗術

    2025.05.29 | 15:39

    中共官場貪腐已成系統性痼疾,從基層到高層的「隱密金流」如毒瘤般侵蝕社會肌體。近日,自由亞洲電台披露一張題為《貪官都是怎麼悄悄收錢的》圖文在微信瘋傳,揭露中共貪腐生態的「三階腐敗術」,從低層次的禮金紅包到高層次的離岸洗錢,不僅暴露了中紀委查案的無力,更凸顯中共極權體制下制度漏洞。(一)低層次:禮金紅包的「日常」腐敗基層官員權小利微,回扣、禮金、購物卡、茶葉禮盒,這些操作簡單、隱蔽性強的「接地氣」手法,成了貪官的「常規武器」。如四川省甘孜州政協副主席李興華,收受超市卡、高級茶葉與名酒,借假日拜訪或單位團購之名行受賄之實。更甚者,如原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以「茶葉」「收藏品」為幌子,收受巨額財物,金額動輒數百萬。上海居民甄先生直言:「送禮文化俯拾即是,想升職、謀福利,紅包禮品是標配。」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腐敗,早已扭曲成官場「潛規則」,基層百姓為求停車位、好工作,無不被迫「進貢」。(二)中層次:披合法外衣的「精緻」腐敗中層官員的貪腐手法更進一步,披上「合法」外衣,利用教育資源與股權利益謀私。如湖北省原副省長曹廣晶之子,在地方能源企業持股,借政策便利大發橫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之子劉德成,借父權在能源審批中獲利,涉案金額高達3500萬元。還有透過「獎學金保送」名校、房產贈與等方式,將資產登記在他人名下,規避財產申報。這種「技術型貪腐」借助政策漏洞與內線消息,披著合法外衣,實則掠奪公共資源。(三)高層次:離岸洗錢的「高端」腐敗高官的貪腐更上一層樓,透過海外空殼公司、離岸帳戶、藝術品拍賣,甚至虛擬貨幣與澳門賭場,完成資產跨境轉移。如利用清代瓷器拍賣洗錢,或以投資影視作品為名套現,這些複雜操作連中紀委都難以查核。極權體制:貪腐與權鬥的溫床中共極權體制是貪腐滋生的根源。習近平近年軍中大清洗,試圖鞏固權勢,卻頻傳親信倒台,暴露其內鬥與權力失控。經濟衰退、高失業率、消費力下滑,外加美國高關稅制裁,民生凋敝,而貪官卻坐享特權,宛如兩個世界。中紀委形同虛設,淪為「為虎作僥倖」的工具,查案不力更讓民眾對中央失去信任。制度漏洞助長「技術型貪腐」,資源向權貴急傾,社會公義蕩然無存,與「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宣傳徹底背道而馳。「三階腐敗術」揭示了中共官場從粗放到精緻的貪腐進化史,折射出極權體制腐朽本質。所謂「加強黨性修養」,不過是掩飾制度失敗的空話。中共若不正視制度漏洞,打破權錢交易的惡性循環,民怨沸騰與經濟衰退將如影隨形,不僅侵蝕國家根基,更讓「共產主義理想」淪為笑柄。 
  • 投書 從LNG船掉頭謠言看中國軍演「黔驢技窮」困境

    2025.04.15 | 16:28

    操弄老哏反自曝其短中國東部戰區於4月1日藉新華社宣布於臺灣周邊進行軍演,並照例啟動資訊戰配套。當日下午即出現多個異常帳號,聲稱液化天然氣船「惠比須號」因演習掉頭,引出能源封鎖恐慌論調。渲染政府失能、天然氣短缺本就是中國慣用「軍演+假訊息」的操作,然本案迅速被澄清、無廣泛擴散,顯示其舊套路早已失靈。假扮在地卻破綻更深本次發文敘事手法與過往跳板帳號貼文雷同,改以轉述他人、搭配圖表、採評論語氣發布,形塑「關心公共事務的素人」形象,刻意包裝為國人觀點。此類「擬真人」敘事雖具偽裝性,仍難掩其操弄語感生硬、情緒煽動過度之弱點。愈刻意模仿真實言論,愈突顯其內容造作,未見共鳴、難起漣漪。包裝升級而戰略落伍儘管中共資訊戰技術持續翻新,戰略核心仍停留在老式恫嚇與情緒操作。每遇軍演即炒作能源與防衛議題,反映其對臺認知戰思維早陷自我循環,難觸及臺灣民意核心。社會強健韌性使其回聲孤絕本案媒體未全面跟進報導錯誤資訊,反而接續揭露澄清,反映臺灣社會已對類似訊息具備基本識讀能力。類似操作歷經數次翻炒,話術已疲乏、素材更顯匱乏。真正失效的不是訊息,而是背後那套早已看破手腳的戰略幻術。 
  • 投書 將軍滿肚肥油、百姓兩袖清風——中共還要窮兵黷武到幾時?

    2025.04.14 | 14:24

    解放軍再掀反腐風暴,前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一舉揭發超過百名高階將領、逾一千三百名軍官涉貪。這場「百將齊倒」的大戲,讓人瞠目結舌:曾被塑造成「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鋼鐵軍隊,如今竟成了權貴們圈地牟利的溫床。一手握槍、一手撈錢,難怪有人嘲諷:這支軍隊怕不是要靠金條和茅台取勝。軍中權貴夜夜笙歌、升官發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的哀鴻遍野。房市崩跌、青年失業、消費低迷,市場上的菜價堅挺如磐,老百姓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中共高層一邊高喊「擴大內需、提振經濟」,一邊卻將巨額預算投入國防與軍事擴張,似乎相信飛彈能當飯吃、軍艦能當房住。這樣的錯位令人深思:中國當局究竟是在備戰,還是在賭命?當人民為三餐發愁、為下一代的未來焦慮時,政權卻忙著打造「現代化軍隊」「強軍夢」。試問,若連溫飽都無法保障,還談什麼「大國崛起」?那些手握軍權、貪污無度的將領們,難道就是中共「民族復興」的門面?更諷刺的是,這場軍中大清洗,非但無法重建民心,反而暴露了體制深層的腐朽。美國國防部早已指出,解放軍內部的系統性貪腐正削弱其戰力,甚至動搖其對台戰略計劃的可行性。與其說這是一次反腐,不如說是一次高層博弈的副產品。因為若真要清除貪腐,為何直到今天才突然「全面倒查二十年」?與其繼續堆砌炮火與軍艦,不如聽聽百姓呼聲。一個國家的力量,從來不只是武器的數量,而是人民的安居樂業。將軍們餐桌上山珍海味,百姓卻要精打細算過活,這樣的強國夢,只會淪為泡影。中共若還存一絲理性,便該明白:真正的安全,來自人民的信任;真正的穩定,來自生活的保障。當軍中滿是腐肉,當民生步步下墜,還妄想用戰爭換取榮耀,不只是愚蠢,更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