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社會的台海討論焦點,悄悄出現了地理上的轉移,從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明言「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到中國海警艦隊高調穿越釣魚台周邊日本實際管轄海域,中共的灰色行動正逐步將台海問題「外溢」到東海——這不只是衝突地圖的外擴,更是一場針對民主聯盟集體認知的再塑戰。
中國強烈抗議高市發言,表面上是外交抗議,實質上卻暴露北京對「民主國家形成共同防衛想像」的高度警覺。高市的表述並未改變日本政策立場,卻首次將「台海若開戰即影響日本存亡」納入公共政策語言,這對於區域聯防架構的象徵意義不可小覷。北京選擇以「升高行動強度」作為反應,不只是為了施壓日本,更意在傳達訊息:「不容台灣議題國際化,否則將擴大對抗範圍」。
而中國海警連續出現在釣魚台附近、逼近日本實際控制水域的行動,也並非孤立事件。這是中共典型的灰色地帶操作——不動用正式軍力,卻透過準軍事單位施加主權壓力與威懾心理,企圖創造「中共主張已具實效」的印象。這樣的手法在南海早已被複製多次,現在正套用到東海,下一步很可能擴展至台日間的連結水域,進一步模糊界線、挑戰國際法體系。
這場對抗,其實核心並不在海圖爭議或個別政治人物發言,而是在於中共試圖重新主導「台灣議題屬性」的國際敘事。當它一方面高喊「台灣是中國內政」,一方面又在東海以國家武力展示反應,它真正傳遞的,是要讓外界逐步接受:「關心台灣就是干涉中國、干涉中國就可能引戰」的語境。這樣的訊息操作,並非為了促進和平,而是壓縮民主國家的安全討論空間與戰略選項。
作為台灣公民,我們不只是在看國際新聞,更是身處這場認知競逐的中心。日本的政治語言在改變,東海的水面正在升溫,國際民主社群也開始理解,台海不再只是海峽,而是一場有可能牽動印太秩序的挑戰。
中共的行動目標從來不只是佔領,而是要讓我們「無法正常談論自己」,面對話語的進逼、灰色行動的升級,我們唯有更堅定說出自己的立場,主動參與公共論述、擁抱資訊透明與政策自主,才是對抗這場無聲戰爭的第一步。因為自由的防線,不只是軍事圍牆,更是每一位民主社會公民的清醒與信念。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