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南省發生大規模的抗爭事件,憤怒的群眾不僅將一輛巴士掀翻,現場還可見民眾朝著大樓走出來的人群丟石頭和椅子,足見底層人民的怒火,這起激烈衝突的核心,是強勢的國營企業「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與當地依賴土地為「生計來源」的農民之間,長期無法化解的土地糾紛,此場事件也照出了中國社會「國進民退」的縮影。
雙方衝突在 10 月 31 日升級,起因是海膠集團砍掉農民種植的大量檳榔樹,集團事後發布公告,指控農民長期「非法佔用屬於公司」的土地,也強調曾多次試著協商,從簽合約到繳租金都端上桌;但農民並不認帳,說自己沒有非法佔用,還堅稱那些土地一直是他們維生的根本。
在中國大陸的體制下,當國家資本代表的國有企業以清理「非法佔用」為名,破壞了農民賴以維生的土地時,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農民的不滿情緒因此持續累積,最終爆發激烈的抗爭;面對衝突白熱化,當局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隨之而來,維穩過程中,警方執法透明度出現重大爭議,當地公安事後通報稱,民警到場是為了加強秩序維護,並特別強調事件「沒有人傷亡」。
然而,有自稱在現場的網友卻表達了不同的說法,稱群眾是直到「警方開槍」後才散去,現場一片狼藉;在缺乏獨立監督和透明度的環境下,這兩種資訊的巨大落差,正是中共基層衝突中常見的維穩黑洞,公權力執行細節往往被模糊化或單一化,只剩官方一種聲音可被聽見。
在台灣,即使發生重大的土地或勞資爭議,民眾擁有多元的申訴管道、開放的媒體環境,以及相對獨立的司法體系來保障權益,此次海南抗爭事件,看見國企的強勢、農民的無助,以及衝突爆發後官方與民間說法的巨大出入,也凸顯中國人民的權益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權力的傾斜,最終只能仰賴武力壓制的社會風險,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糾紛,更是對公民權益在非民主體制下如何脆弱的深刻警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