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光中看見誰真正守護人命
當共軍於11月15日再度啟動所謂「聯合戰備警巡」、多架次戰機與艦艇自四面壓向臺灣之際,一場突發的海上火警,意外撕開了威權軍事操演背後的人道真空。大陸籍漁船「閩東漁61227」於臺北港外28浬處起火求援,在6至7級強風與3公尺浪高的惡劣海況中,執行警戒任務的我國新竹艦轉向馳援,最終由成功滅火並協助15名船員安全撤離。這起事件構成極具諷刺意味的對照,當中共傾全力在區域內軍事恫嚇示威,竟放任不救援自身人民生命安全。
二、中共長期動員漁民卻又棄之敝屣
此次事件絕非偶然的單一意外,共軍在對臺軍事施壓期間,有計畫地容許甚至動員大批漁船逼近敏感海域,實質上是將漁民與船員置於「灰色地帶衝突」的最前線,使其成為可消耗的政治籌碼。但人道危機真正降臨時,這些被動員的民船卻無法獲得與其所承擔風險相稱的保護。本案中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滅火救人的竟是臺灣海巡,實在引人深思。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威權邏輯的必然產物。當政權將軍事宣傳效果置於人民安全之上;當「戰備警巡」的強硬姿態比救援能力更受重視;基層民眾的生命便自然而然地被忽視。這起火警恰恰揭示威權體制灰色地帶操作中,平民既是被動員的工具,也是被犧牲的對象。
三、中共不應讓政治宣傳凌駕救援責任
這場海上火警最終的啟示在於制度的本質會在危機時刻顯露無遺。中共持續聚焦於軍事演訓的畫面渲染與對外強硬表態,對於臺灣海巡在惡劣海況中執行人道救援的事實則選擇性無視。當威權政體忙於軍事造勢、將民眾當作可替換的政治道具時,民主社會展現的是即使在最大壓力下仍以人命為重的價值堅持。這不僅是道德高度的差異,更是制度韌性的分野,揭示一個真正對人民負責的政府,不會讓宣傳需求凌駕於救援責任之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