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台代表近日宣布,正式加入「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這是繼美國、日本之後,又一主要民主國家以實質行動支持台灣的具體例證。對外界而言,這或許只是一項外交程序,但對熟悉區域情勢的人來說,這一步,意義非凡。

GCTF成立於2015年,由台灣、美國共同倡議,後由日本加入,旨在推動防疫、人權、資安、法治、氣候與婦女賦權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它的關鍵在於:在沒有正式外交承認的前提下,讓民主夥伴以「功能性合作」的方式與台灣並肩,如今英國的加入,象徵著歐洲勢力正式走入印太防衛與民主合作的框架,也意味著「以價值為座標」的國際連線,正在具體化。

北京對此必然不悅,對中共而言,GCTF的存在挑戰了它長期施壓的「一中原則」敘事。這不是軍事同盟,也非正式外交,而是一個讓台灣被「看見」的平台。每一次新成員的加入,都是對中國孤立戰略的否定,這種以開放、合作為基調的架構,比任何制裁更具穿透力,也讓北京難以直接反制。

英國的參與,延續了近年倫敦在印太政策上的轉向,自「印太傾斜」戰略確立以來,英國不再只是觀察者,而是行動者。它在香港議題上與北京交鋒,如今又選擇在台灣議題上站出來,展現歐洲民主國家逐步形成的「跨區域價值共防」;對倫敦而言,支持台灣不僅是政治立場,更是制度信任的延伸——台灣在防疫、數位治理、人權保障等領域的表現,早已成為民主夥伴願意共事的基礎。

GCTF的價值,不在名稱,而在連結,它是一條民主國家共享知識、經驗與價值的網絡,讓「台灣模式」成為區域治理的可見範本。當更多國家願意以合作取代觀望,台灣的國際參與就不再受制於外交承認的數字,而是實質貢獻的累積。

這也是對抗威權敘事最柔韌卻有效的方式,面對中共試圖以孤立壓力削弱台灣國際能見度的策略,GCTF提供了一條新的路——不靠對抗,而靠連結。民主國家彼此信任、彼此學習,就是最強的共同防線。

當英國選擇加入,意味著「民主防衛鏈」已越過地理的界線,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外交上的突破,更是價值上的再確認:我們不孤單,也不被動。民主的盟友正在靠近,而這種靠近,本身就是對抗威權的最佳答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