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0/22一起桃園客運司機與學生互毆影片在社群上迅速傳播,引起社會關注,學生被說少付錢,爭執過程中司機罵沒那個沒坐車的人是低能兒,後續學生選擇下車並回司機說「連錢都不會算,這輩子就這樣了」,後來司機也下車就發生了互毆事件。然而整起事件分成兩隻影片揭露出來,最初的報導也就陷入了資訊落差,未必正確詮釋本事件。
事發首日,第一個影片是拍攝到司機與學生已經扭打在路邊。至此,端看影片只知道學生回嘴,隨後便發生鬥毆,部分網友認為學生嘴賤才導致,檢討學生是否歧視職業等,直到隔天23日車內監視器影片出來,才有打架前車上的畫面,司機才是一直態度不佳與罵人那方,並且釐清了被要求補車錢與幫腔被打的學生是不同人。影片出來後社群風向轉為批評司機的較多。以上兩段影片因為沒有在第一時間都放出來,也凸顯了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導致更多證據出來後顯得與事實有出入。
關於事件討論,我認為司機動了手,並且最後學生流血不打後,司機仍然罵與打學生巴掌。司機長期有情緒問題,只因學生回嘴氣不過就能出手打人嗎?顯然不對,並且司機率先出手打人,是刑事層面問題,在社群中也會有人將其認為與口頭回嘴等價,我認為這也顯現民眾公民知識的落差。另外同為學生,對此類事件衡量利弊,有時面對情緒不佳者,或許逃跑是更能保護自己的方式。
最後,我想政府當局應處理不適任司機並提供民眾有效的投訴管道,並監督相關企業公司汰換不適任司機,不應置民眾於危險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