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因病過世,引起社會震驚。公司表示將在年底前檢討並調整考評制度,試圖回應外界疑慮。身為關心勞動議題的學生,我對這樣的「事後檢討」實在不敢苟同。這起事件並非偶然,而是航空業長期忽視基層員工健康與工時壓力的縮影。當企業用績效與笑容衡量「服務品質」時,員工的身心狀況早已被犧牲在制度的陰影下。
我認為,航空業的問題不只在考評制度,而在整體職場文化對「完美服務」的過度追求。許多空服員為了在評分中拿高分,必須忍受長時間站立與不規律作息,即使身體不適仍得強顏歡笑。當「笑容」成了績效的一部分,「健康」便成了可被忽略的代價。這樣的環境不但侵蝕員工尊嚴,也讓勞動安全成為紙上談兵。
更令人憂心的是,企業往往在悲劇發生後才宣布檢討,卻鮮少落實改善。航空公司應該定期進行員工健康檢查、合理排班,並設立匿名申訴機制,讓員工能在壓力與疾病之間有喘息的空間。主管機關也應主動介入,制定更嚴謹的航空勞動規範,而非僅依賴企業「自律」。
一條人命的逝去不該只是新聞,而是改革的起點。願這次事件成為航空業正視勞權的契機,讓每一位在高空中的工作者,不再被迫用笑容掩飾疲憊。
邱湘媛(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