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中傳出非洲豬瘟案例,讓「台灣豬」的安全再次引發社會關注。雖然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但對豬隻卻有極高的致死率,一旦確診,整場豬隻必須撲殺。身為以豬為主食的國家,非洲豬瘟影響的不只是農業防線,更是整個產業鏈的穩定。然而面對這波的疫情,我們的豬真的能倖免於難嗎?

根據農業部調查,台中這起事件疑似與廚餘養豬有關。若廚餘中混入來自疫情國的肉製品殘渣,病毒就可能隨食物流入養豬場。非洲豬瘟在鄰近地區持續流行,病毒可能透過非法肉品或廚餘進入台灣,這提醒我們,面對非洲豬瘟,防疫工作仍需嚴格把關。

台灣雖以「非疫區」為榮,但在全球疫情仍未根除的情況下,任何疏忽都可能讓防線瓦解。除了廚餘,非法肉品、船舶廚餘、人員鞋底污染等,也都可能成為病毒入侵的途徑。政府必須徹底檢討廚餘制度,加強邊境檢疫,並建立透明的疫情通報系統,才能守住防線,避免恐慌與謠言蔓延。 

身為消費者,我們也有責任。拒絕購買來路不明的肉製品、不攜帶豬肉入境,都是守護產業的實際行動。非洲豬瘟不只是病毒的威脅,更是對我們防疫意識的考驗。當每個人都願意多一分警覺與自律,台灣豬的安全,才不會只剩下一句口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