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您意外嗎?坦白說,我是挺詫異的,一如早先的評論,總覺得藍營就是那一副死氣沉沉的調性,黨員大多是各級民代喙養的人頭黨員,毫無自主決定的空間,只要上面的地方山頭們敲定好要選誰,一切就大勢底定了。
基此,端看選戰過程中,藍營地方首長們的表態,要麼曖昧不明搞同框,要不就是派子弟兵出來力挺,整個態勢看似都對郝龍斌有利,又怎麼想得到,結果居然是鄭麗文勝出,而且還出乎意料的,獲得過半數的選票,至少可暫時弭平那些唱衰鄭會提前跛腳的風言風語。
(*當然,投票率僅四成,被趙少康暗酸代表性不足,但總不能想當然爾,以為沒出來投的都是挺郝吧?!老趙或更該檢討的是,為何不挺身站出來選。倘若由趙出馬,勝選可能性遠大於郝,可惜,放不下自己的媒體帝國,怨得了誰呢?)

鄭麗文擔任黨主席,或許不符黨內各山頭的最初期待。畢竟,一如游盈隆教授所言「鄭當選,對國民黨而言,宛若八級強震」,莫說綠營出身的背景,已讓老國民黨人難以接受,單從其在各政論節目中的犀利批判言詞,也很不國民黨,面對這麼個身上沒有點藍色DNA的主席,大頭們自然難以高枕無憂。
然而,權力的趨化,會讓這一切都不再是問題,讓選戰期間的爭議都歸於平淡。畢竟,有志於2026、甚或是2028的意見領袖們,會希望黨內再度分崩離析、讓大好的局面又付諸東流麼?不可能的,與其在新主席就任之初選擇對著幹,還不如維持表面和諧,且戰且走,謀定而後動,端看鄭的表現,再來策劃下一步。

換言之,黨內同志們的各種唱衰,敵對政黨們的酸言酸語,預料都會隨著鄭麗文正式就任嘎然而止。倒是鄭主席個人、乃至於整個國民黨接續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恐怕是其「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的主張。
畢竟,回顧2020與2024、甚或更早的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的挫敗,固然有著黨內黨際失和的因素,但歸根究柢,沒能找到明確的兩岸關係定位,沒能在國家問題上有個明確的答案,其實才是人民無法用選票賦予大權的根本緣由。基此,倘若鄭主席搖著那面已然斑駁的「九二共識」大旗,期待能夠戰無不勝的在政治版圖上攻城略地,恐怕是太天真了吧!

「九二共識」並不是不好,而是在歷經綠營十年掌握政權的話語詮釋後,已被等同於「一國兩制」,而不復存在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空間。如今的「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的前提被刻意突顯,而下一句「各自表述」則被無視(當然,中國方面也從未言明可以「各自表述」),致使人們一聽到得承認我們是中國,就備覺感冒,自然也就投不下去,這便是該路線難以為繼的軟肋。
相仿的,「台獨」也沒有多好,要是真那麼好,何以歷經阿扁、小英、到現在的賴桑,都沒敢直接宣布成立台灣共和國呢?不過呢,在經過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包裝後,台獨理念,被幻化成為對國家主權的捍衛,舉凡祭著「反台獨」的主張,就是出賣台灣,就是矮化主權,就是與中國同氣連枝……各種您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紅標籤,都將據此貼上來。光是應付這些口水戰都疲於奔命了,又怎麼好好的向人民闡述一己的治國理念呢?

所以說,如果「九二共識」真是鄭麗文主席處理兩岸問題的定海神針,那麼,如何打造一面嶄新的戰旗,重新賦予九二共識的新時代意義,對於其個人權力施展,乃至於實現完全執政的終極目標,儼然都是最重要且棘手的課題。
綜合「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論述,兩者的最大公因數,其實在於「維持現狀」,又維持現狀的真實目的,則是維繫台海間的和平,意在捍衛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福祉。畢竟,再多的意氣之爭,再無謂的唇槍舌戰,真要來一場戰爭,啥都沒了,這也不會是大家所樂見的吧!
換言之,若能突顯九二共識當中、捍衛台灣人民權益的面向,也許還有那麼點活路吧。只是用模糊主權來換取和平,能否被喜歡直來直往、勇於冒險的年輕世代所接受,就決定了國民黨未來的命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