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九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與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互致賀電與覆電。乍看之下只是政治禮儀,但對懂政治語言的人來說,這不是寒暄,而是宣告。顯而易見的,這封賀電幾乎就是一份兩岸政治共同聲明,甚至可說是公開的併吞意向書。

值得提醒的是,中共的賀電從來不是禮貌而已,而是一種政治信號。2015年馬習會前夕、2022年朱立倫上任時,北京都曾以賀電鋪陳「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主軸,接著推動統戰布局。這次更直接。因為鄭麗文本人早已公開主張兩岸政治談判、終結敵對狀態,甚至提出「一國兩制的創新版本」。她的語言與中共的話語體系幾乎同步,連節奏都一樣。當兩邊的賀電在同一天出現、同時上新聞,這其實就是政治對話的啟動儀式。

這不是猜測,而是脈絡。中國正在等待可以談的人,而鄭麗文,恰好成了這個角色的完美人選。這封賀電,某種程度上正式讓北京宣告:統戰對象已經明確,窗口已經開啟。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揭露也不是壞事。至少,真相終於擺上檯面。從此,不必再有臆測,也不必再說誰抹黑誰。國民黨內確實有一條親中脈絡,願意接受中國設定的政治框架;而北京也不再裝溫和,直接以制度滲透、輿論操作、選舉干預取代過去的軍事威嚇。這是統戰策略的升級版。

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嗎?中共看到島內有人願意合作,會怎麼做?會加速。它會放大那股聲音,製造和平統一的假象,讓民主社會內部出現分裂與疲乏。這是心理戰、資訊戰、認知戰的結合,真正的戰場已經在每個人的手機螢幕裡。

面對這種局勢,民進黨政府能否穩得住民心,變得關鍵。若仍陷於短期選舉算計,只會讓社會更分裂。對抗統戰的關鍵不是喊口號,而是建立社會的民主免疫力。那便是從資訊透明、教育培力到媒體識讀,讓人民有足夠的判斷力,不再被操弄。

台灣真正的危機,不只是中共的謀台野心,而是我們自己對現狀的麻痺。當統戰賀電都能被視為例行公事、當兩岸政治談判被包裝成和平選項,那才是真正的警訊。

給鄭麗文的賀電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它提醒我們的是,台灣的未來,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重寫。如果我們繼續習慣、繼續麻木,下一封賀電恐怕就不再是問候,而是最後的通知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