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共廣播公司(CBC)近期報導指出,TikTok正在影響台灣年輕世代對於民主自由的認知。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的最新研究,這種影響已然不只是輕微的偏見,而是實質的信念轉向。

研究顯示,民進黨支持者中,常使用 TikTok的人有23.9%認為「現在的政府和共產黨沒差別、台灣沒有言論自由」,比不常使用者高出14.6%。國民黨支持者則從54.5% 上升到72.1%。最特別的是民眾黨支持者,無論使用頻率如何,都有高達75.3% 同意這個說法。換言之,對台灣自由現狀的錯誤認知,漸次提高,並已跨越藍綠界線。

然而,台灣在全球自由指數中名列前茅,新聞媒體多元、輿論監督無所不談,為何仍有這麼多人相信沒有言論自由?這正是中國大外宣策略的高明之處。TikTok並非單純的娛樂平台,而是以演算法作為心理武器的資訊空間。它不直接宣傳中國,而是讓人自己得出結論,錯覺台灣亂、政府黑、媒體假、社會分化。

美國史丹佛大學與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都曾警告:TikTok是中國政府進行敘事滲透(Narrative Infiltration)的核心工具。它以娛樂包裝意識形態,讓使用者在沒有防備的滑動中被重塑價值觀。當一個自由社會開始懷疑自己不自由,就是認知戰最成功的時刻。

更值得一提的是,TikTok的危險並非在宣傳中國多好,而在削弱對台灣制度的信任。演算法偏好情緒性內容,會持續推送政府封殺、言論被壓縮等片段,使使用者陷入台灣很黑暗的回音室。於是長期下來,政治信任被瓦解,社會共識變得破碎。

自由不是口號,而是一種集體信任的維繫。當演算法主導我們的感受,當情緒取代事實,民主的根基便在笑聲與短片之間被掏空。

因此,面對 TikTok的挑戰,台灣不能只問「要不要禁」,而應建立「數位主權教育」與「媒體素養防線」。我們的年輕世代不該被動接受資訊,而要學會追問:「誰在說?」「為何要我信?」唯有如此,台灣的言論自由,才不會在演算法的陰影下,被削成一場幻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